不是自律,而是掌握自己的规律

书中原文:动机为为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的内在过程

核心概念复述:很多人都认为能长期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自律,但是其实是因为她们掌握了自己的规律,才能长期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长期做这件事情,才会被贴上这个标签

个人体验:

说说我在“复盘”上的经历,其实从去年7月份开始吧,我有看过一些文章和视频,在印象笔记上面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进行简单的复盘的。但是还是会总是断断续续的,为什么呢?

现在想想主要就是:

1.没有明确的目标,那时候不知道复盘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效果;那么一个人默默在做,没有正向反馈的时候,能量低,就容易出现停止的情况

2.没有能力去做好“复盘”这件事情,虽然知道KPT,OKR等这些名词,但真的付诸于行动,特别是我的工作情况和环境也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很难的。正如“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直到去年12月份听直播的时候,看到麦子,开始报名麦子一年的复盘课程开始,到现在已经累积复盘37周,月复盘8个月了,还延伸到课程复盘、财富复盘、客户复盘等等。

那为什么这次会如此的不同呢:

1.首先肯定是社群的影响,一个行为的产生,提示是非常重要的;而社群有小伙伴、互相监督打卡,这个提示一直存在,会比较容易坚持下去;而经过9个多月的书写,现在就算没有社群,也可以一直保持着了

2.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报名课程的初期,罗列过表格深思熟虑过才报名的,那时候明确下来希望通过复盘得到的效果—知道接下来的2022年,我会记得我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成就,是如何一步步朝着目标出发的。

3.得到正向反馈

个人觉得,能量一部分是需要来源于外界的一些正向反馈的;朋友随手的点赞、主动跟你说察觉到的进步等,会让你意识到,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于你自己有帮助,也是可以影响到他人的。当你可以从一个学习者的状态,转变为一个影响者,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4.不断进行复盘,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

刚开始,对每次的复盘也会进行复盘;格式、编辑软件、内容、复盘时间等内容上,都经过多次的调整,目前的格式已经是属于6.0版本了,软件从手机便利签、到豆瓣平台、ob软件,最终到现在的飞书(没准以后也是会进行调整)。

在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发出来的复盘,觉得怎么可以弄的那么好看,怎么那么特别,心里也会有羡慕之心,也尝试过模仿。不过后面也看开了,还是得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流程,节省时间,那才是重要的。如果一味的模仿,反而增加压力和困难,我想没有办法坚持那么久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把复盘这件事情坚持下去,我想如果真的有一天放弃了,也意味着我需要重新思考我的能量来源和重新调整目标方向的时候了。

行动指引:接下来每一天继续保持记录、周复盘,在N年以后,要是打算写书出自传的时候,素材来源不是问题了,哈哈

出处:动机心理学 第一章P06

日期:2022-09-14

字数1034,时间50min左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