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肤浅的认识里,道德的审判者往往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谦谦君子。可如今,网络为每个人加冕,毫无门槛地“选拔”每个人做道德的护卫军, 他们疯狂地追赶着每一次热点事件,一万倍地放大着善,也一万倍地放大着恶。。。。。假若道德即真理,为何还需要这般苦苦维护?
道德最大的悖论莫过于它虽然是众人约定俗成的普适观念,却并不能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个悖论陷道德高塔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才有了种种激烈而躁动的“道德革命”。
李银河说:“西方是一个罪感的社会,中国却是一个耻感的社会。宗教和道德这两样东西,西方选择了宗教,中国则选择了道德。”宗教流派虽多,思想却相对稳定;道德不然,它似水般无孔不入地渗入历史的每个角落、流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塑性和以千变万化著称的水相比也绝对是毫不逊色的。宗教选出唯一的“上帝”,不管它是否颠倒了黑白,起码公平和稳定;道德却不介意自己的水准像弹簧秤般反复弹跳。
这反复弹跳的水准究竟是谁在暗地操纵?我想恐怕正是最热衷于谈论道德,最爱使用道德这把利剑标榜自己、排除异类的人们吧。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正是特权阶级们最坚实的权力基础,他们煞费苦心地制定法律、调制道德,只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防止嫉妒的人们冲上来一哄而抢。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为了维护至尊地位------封锁住他人攀登道德高峰的道路,不断打掉新道德高峰的山头,拼命加固加高自己占领的高地-----无所不用其极的热情令人咂舌。
可细细想来,他们煞费苦心保住的“过期不候”的利益难道就为了仅供瞻仰?如果止于瞻仰,恐怕也不会有后来者前仆后继的反攻吧。所以,瞻仰不是最终目的,尽情享用扫除障碍后的特权才是魔力之源。
如果仅仅只有特权者热衷于道德,我们最多是盲从,难得糊涂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可偏偏有另一个更广大的阶级淌入了“道德”这趟浑水。出于“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补偿心理,他们动不动就抽出“道德”这把尚方宝剑,要给突破道德、尝到丁点儿甜头的人一点儿厉害看看。这种对道德的维护多半是损人不利已的,多出了些许做起恶来无所顾忌的残忍。张爱玲一针见血的名言----“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妇的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稍加修改后放在这群道德护卫军身上是多么得恰如其分。他们的严苛不正源自于对“甜头”求而不得的愤恨吗?
道德还没有脱掉特权阶级谋求私利的外套,又被迫裹上了激愤大众各怀叵测居心的大衣。
真正的道德绝不是任何人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的武器或是企图追求心理平衡的砝码甚或作秀的道具。钱穆说:“内修于已为德,外措施于人为道。”让自己获得心安理得的愉悦,对他人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恻隐之心,从而让他人愉悦,恐怕才是道德本该有的恬淡面貌吧。
当你嗅到道德被划破的血腥味、听到道德革命号角再次吹响时,放缓你奔忙的双腿,按住即将出鞘的“尚方宝剑”,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的加入究竟让道德这池水愈发清明还是更加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