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一个号称培养好习惯最快捷的方法:行为银行游戏。
游戏的大致玩法是这样的:
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参与,
先制定行为准则,
每个人手上都有100颗星星,
每颗星星代表1分钱。
谁违反行为守则扣约定数量的星星,
发现并指出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
被指出者就要罚给发现者一颗星星。
如果有人的星星被罚完了,
那么,就用钱去跟星星多的人买,
这样,表现好的人就挣到了钱,
挣来的零花钱自由支配。
据说,在奖励和惩罚的刺激下,这种方法见效特别快。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大吼大叫就能让孩子拥有好的习惯了!
作为在物品整理上有些强迫症的我,每天下班回到家都无限崩溃:简直无从下脚!
由于孩子习惯了早睡,所以,每天在孩子睡着之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收拾屋子,才能开始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
于是,开始想各种办法,让孩子养成物品用完后要归位,保持家里整洁、干净的好习惯。
但是,由于大人也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法给孩子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都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当大人自己做不到却去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出现抵触情绪,或者直接屏蔽大人的指责。
而大人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几十年,尽管也进行过沟通,但是却很难改。所以,最终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束手无策之时,突然想起行为银行这个游戏。
既可以纠正大人的坏习惯,也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不用总是去指责孩子;把人管人,变成了规则管人,也能缓解成人之间的矛盾。
于是决定试一试!
想到家里马上就整洁发亮的样子,顿时又燃起了对生活熊熊的希望。
然而,就在准备游戏道具的过程中,
想起有个朋友,为了培养5岁儿子的好习惯玩过行为银行游戏。很高兴,这一招很快就显灵了。孩子确实养成了很多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不用因为熊孩子捣乱、不按时起床、过多的吃零食......等事情操心了。
但是,渐渐的,他发现儿子学会了撒谎,学会了推卸责任,变得越来越“狡猾”。为了得到奖励,或者为了避免惩罚,儿子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不择手段”。
孩子为了表现而表现,每做一件事情都提醒大人关注他,都等待大人夸奖;或者观察大人脸色,以便判断是否正确。每天纠结于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什么行为应该做。
有一段时间,为了约束大人和小孩养成好习惯,我们也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谁拿出来的东西谁负责放回去。刚开始家里确实少了脏乱,少了唠叨,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就出现情况了:
地板上有水,稍不注意踩到就会摔倒;孩子明明看到了,却视而不见;当我提醒她的时候,她说,水不是她弄倒的,谁倒的谁擦;
还有一次,因为我手上拿着的东西有点多,想请孩子帮个忙,她说了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每天吃饭,她会严格监督每个人把碗里的饭吃干净,直到看不到一粒米、一点汤为止,简直吃完就不需要再洗碗了;
......
想起这些,突然有些担心行为银行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那么,行为银行到底是什么?
行为银行的核心理念是“一分钱行为”。它通过制度和规则迫使家长重视孩子每一个细小行为。
建立起行为银行的家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孩子和家长总是伺机对对方扣分(或扣星星)罚款;同时谨言慎行,提防被罚,
这样,一分钱奖罚制度使亲子沟通变得简单有效。家长不必唠叨说教也能细节化地明确宣示其对孩子的要求,大大减少管教的情绪化互动。
而在这样的制度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长大后会表现出什么特质呢?
有一位家长说过这样的情况:
4岁的孩子平时都非常的乖巧、听话;但是,最近出现了令家长十分懊恼的举动:
一起画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敲敲打打,她就冲人家喊你太吵了;奶奶无意中夹了她的手,她就非常生气,大吼大叫;妈妈无意中碰到她,她就一直缠着必须道歉......
在种种规则和限制下,也许会培养出一个看起来乖巧、听话的孩子。但是,孩子表面的“乖”,是用极大的内心压力换取的——因为这样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理解成人世界里各种莫名其妙的规矩。她约束自己是为了讨好父母。
而且,在这些规则中,孩子在一步步的明确界限,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其他事情一律不管,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用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虽然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但是,也会减少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这样是否会培养出一个循规蹈矩,但缺乏感情,缺少激情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和习惯,但道德或习惯的教育不能仅仅以“限制”来实现,它应该是以“榜样”和“信任”来实现。
如果我们急于以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孩子,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压抑感还容易刺激出负面情绪,让孩子出现逆反或是自我封闭症状。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作为父母,在不危险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完全放松,而不是处处小心翼翼,孩子才会获得安全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