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这个实验,我们姑且称为婚姻配对实验。
它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在这个实验中,工作人员找到100名志愿者,男女各半,在各自背后,贴上一个数字。
数字从1到100,代表他们的价值。
即,有人是1,有人是2,有人是3……有人是100。
然后,志愿者要自行去寻找一个异性配对,让两人背后的数字达到最大化。
结合后的数字乘10,就是两人获得的奖金数。
这就说明, 假如99与100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1990美元;
1与2组成组合,获得的奖金是30美元。
如此一来,大家为了利益,都拼命去向数字大的异性讨好。
99与100就成了人间中的红人。
大家都涌向他们,甜言蜜语,谄媚示爱,努力求合,百般承诺,千般包容,万般展现自身的闪光点,向99和100表达好感。
99与100享受着众人的爱与照顾,成了男神与女神。
他们不仅不用努力,反而得千方百计地拒绝他人。
与之相应的是10以下的人。
因为数字太小,他们无人光顾,孤苦伶仃。
不仅如此,他们还得使出浑身懈数,不断下降底线,去讨好他人,可惜收效都很小,甚至没什么收效。
实验从始至终,这种状况都存在。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大,你享受到的善意、帮助、包容也越大。
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越小,你承受的冷漠、攻击、蔑视也越多。
------《婚姻最残酷的,不是出轨,不是婆媳矛盾,而是这个……》
真学霸和感动自己的学霸(俗称“伪学霸”)最大的差异就在:
“伪学霸”一直在用保守又轻松的方法在走下坡路;而反观,真正的学霸,早已清醒地选择了走有用且高效的上坡路。
毫无疑问,应用型学习比非应用型学习要难得多,但却能让每位学员感到有用、受益、高效、一直在走上坡路。这才是检验学习有效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说说实现应用型学习的具体方法论,分为三个步骤:
1. 从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始
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清楚,冲刺前的终极复习策略不是听老师讲课、也不是继续背知识点,而是做!真!题!
因为从真题出发,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用起来。
同理,在YouCore的训练营中,老师也不会满堂灌,而是要求每个学员首先要提出一个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其实也是为每个人设立了应用目标。
在构建职业能力树之前,也要首先在写下你想要拿下的是哪个职位。只有为了这个应用目标构建出的职业能力树,才能真的帮助你升职啊。
在你有学习的冲动之前,先拿一张A4纸,在上面写下你学习的应用目标,也就是想要解决的那个具体问题。这一点是一切的基础。
2. 创造应用场景
同样以木木为例,她有一段时间热衷于跟着她的另外一个朋友学英语,但最终进步依然不大,而她的那位朋友的学习效果则非常棒,因为那位朋友本身就在外贸行业,日常工作时就用得上英语。
英语有用吗?很有用,但是对木木来说,她并没有用的机会。如果木木选择每周都去参加英语角活动,学习效果可能就大大提升了。
如果客观上本身就有很多运用和练习机会的话,那基本上就是在被动地进行应用型的学习了,因为你输入本身就是为了输出。
如果没有客观应用场景,我们还能在主观上创造应用场景。
例如,YouCore团队内部每隔一周就会有一次内部分享的机会,我上周就做了项目管理的主题分享。这其实并不是因为我的项目管理水平高,而恰恰是因为我的项目管理水平还不够高。。。之所以由我来讲,是为了让我通过分享,告诉别人我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知识,并通过被更高水平同事的提问吊打,将没想通的知识点真正想明白。整个过程中随时都有恍然大悟之感,受益最多的其实正是我自己。
在中级训练营中,每个同学也会面临这种情况,有组内PK,也有小组PK,还有各组优秀学员代表PK。祝愿你们能禁受住其他同学的拷问。
3. 获取正向的即时反馈
人类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因为大脑里,住着一个享受小人。这小人经常在你为未来筹谋时出来捣乱,说,“嘿,别管这么多了,就是现在!”
这就是为什么你打开阅读软件准备看书,却鬼使神差地戳开了王者农药推送的对战消息。因为农药能够给你即时的满足感。
而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也需要一个人甚至一帮人时常给以你精神的鼓励。
还有什么比跟一群有激情的学习者在一起更能让自己坚持下去呢?
这一条做起来一点都不难,那么多学习社群、打卡活动、读书会,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么。
------《自控力不强的人,就没资格学习了吗?》
喝茶,最终喝的是“人”
如今的茶会之所以显得恶俗,主要原因就是人恶俗,参与茶会的人甚至不必彼此认识,只要大家能够摆一个复古的款,然后拍照发朋友圈。喝茶的人不对,茶也没什么好喝的了。
陈晓卿说,最好吃的是人,和对的人吃饭,饭也格外好吃。喝茶也是如此,南宋诗人杜耒有诗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和对的人喝茶,在对的时间喝茶,喝茶这件事才能成为人世间难得的享受。
-----《大茶台泡工夫茶,那才是中年男人最后的倔强!》
1、你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养活自己的资本
当你们刚走进婚姻的殿堂,因为他爱你所以他舍不得你为了生活奔波,他贴心的让你在家做全职太太,安心养育你们的孩子,闲暇的时候去美容店护肤,和你的朋友旅行。你放心的徜徉在他给你的甜蜜里,甘愿做他身后的女人。
可你知道的是,社会的残酷正逐渐打压着他,他的压力日复一日增加,你感受到他情绪的变化,但你无能为力,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他。那一刻起,你的婚姻就像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的裂缝开始侵蚀你。
终于有一天,他彻底爆发,他说你不懂他的生活,跟你无法交流。你心里又气又恨,没想到那个当初处处护你周全的人伤你最狠。
那时你突然发现你竟然没有一项可以让这个社会接纳你的本领,心灰意冷的你恍然大悟: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它不用多么成功,但你一定要努力做好它。
因为它是你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资本,是你养活自己的利器,是成为衔接你和你老公之间的一道桥梁。即使最后你一无所有,起码你的事业不会抛弃你。
2、你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有充盈自己生活的能力
从古到今,家庭对每一个女人来说都是不能懈怠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天生就应该围着家庭打转,也不意味着女人应该时刻以家庭为重,从而失去自我的生活品质。
卢梭曾经说过,女人最使我们留恋的,并不一定在于感官的享受,主要还在于生活在她们身边的某种情趣。
由此可见,对一个女人来说,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格外重要。
我妈就是一个生活很丰富的人,她说,她要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不觉得乏味。我很佩服她这样的生活态度,当我爸出去应酬或者加班,她一个人也能够自得其乐。她喜欢练瑜伽,还专门报了相关课程。
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过好独处时光的能力,这很重要。
3、 你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有平和的生活态度
很多女人一旦走进婚姻殿堂,就开始围绕着柴米油盐这些琐事打转,当一切归于平淡,她们再也没有享受过生活的乐趣,也没有体会过爱情最初的魅力。
很多女人就在这样的生活里变得暴躁,让她们情绪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老公没有及时接听她们的电话。虽然这件事微不足道,但却让女人变得异常激动,她不停撂狠话,翻旧账。
这时候的女人很明显是被情绪绑架了,她言不由衷,试图在言语上取胜。
所以,一个女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急躁的情绪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你要学会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冷静十秒再说话,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沟通,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
------《决定女人层次的不是脸和钱,而是这三点》
《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最初是一名衣食无忧的全职主妇,遭遇婚变后整个世界都崩溃了。后来在闺蜜唐晶及其男友贺涵的帮助下华丽变身成为一个独立自强的职业女性。
除去理想的因素,这部电视剧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不管在什么时候,女性都要保持经济独立。
朋友小美最近处于崩溃的边缘:刚怀上二胎的她,被公司变相逼辞,接着发现丈夫出轨,而手里连一笔应急的积蓄都拿不出的她,只能忍气吞声依附于丈夫。
实际上,女性不应该抱有自己是家庭附属品的想法,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者。婚姻和生活会欺骗你,钱才是你最大的底气。为此,不仅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要学会理财。
①善待工作,不要因为结婚和怀孕而怠慢工作,更不能因此脱离社会;
②思想独立,明白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保持自己的兴趣特长、追求和思想,坚持学习,不要把怀孕作为成长的终点;
③学习存钱,尚有盈余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让钱生钱。
不要把爱情当成生命的全部,失去自尊和独立,那比世界末日还可怕。
-----《经济独立,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身边很多朋友、同学、亲戚在我这个年龄都已经结婚生子至少完成一样了,不少都已经二胎了。
我小时候邻居家住了一家五口,爸爸妈妈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家的爸爸妈妈从小重男轻女,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还是不死心想要一个男孩,结果家里三个小孩,家庭条件非常一般,压力很重。
二女儿从小没好好学习,高中毕业之后就不上学了,随便找了个酒店上班了。刚过20岁家里就开始催婚,给她安排相亲,见了几个就草草订婚了。
结婚几个月就怀孕了,没多久老公就被抓到出轨。你猜娘家人怎么劝的?
“哪个男人不这样啊,你怀孕他有生理需求这很正常啊。”
“你离婚你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你离婚了以后还怎么找?”
“你现在又没工作了,离婚难道回家吗?”
就这样,二女儿活生生把被出轨的委屈忍回了肚子里。她能反抗得了现实吗?她不能,因为她没有能力。
相反,她亲姐姐,从小就好强,终于考了个好大学,家里却说弟弟要上初中了,要报很多补习班,经济难以支持,让她放弃学业嫁人吧,还能收点聘礼给弟弟缴学费。
她死都不肯,自己暑假做了三份兼职,家里给了一点点,总算把学费凑上了。后来她真的很争气,大学没向家里要过一毛钱,每年都拿奖学金,刚毕业就被一家大公司录取了。
待了三年,靠着努力肯干连升了好几级,现在年假出去旅旅游,周末出去逛逛街喝喝下午茶。27岁了,完全没有结婚的打算,家里也不敢再催。
为什么?因为经济独立,说话有底气。
-----《“女孩子现在不努力,将来可是要结婚的”》
不可否认有的人就是能每天只睡4个小时,还元气满满,但那是极少数。这个睡眠时间,不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
正常成年人就应该保证每天至少7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这两年微博还特流行深夜、凌晨打卡,熬夜党、修仙党盛行,好像熬夜这件事值得炫耀。
我只能把它看作当代人的又一种病态审美。
以前高中放学,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地下网吧打DOTA。通宵一晚上,一点不觉得累。早晨回家洗一把澡,又是真·男人,还能接着陪父母去菜场买菜,帮着讨价还价。
去年跨年的时候,又和几个哥们儿一起去网吧,想共同回味高中时光。结果到了后半夜,几个人不省人事、欲仙欲死,一个个表情都跟便秘似地。
这个年龄的人,只要通宵一晚上,脸就立马发黄发白。皮肤一晚上积累下来的油腻,刮下来能炒一盘回锅肉。
这一切似乎都在提醒我,我已经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我应该过渡到下一种活法。
那个喝汽水的少年,终将拿起保温杯。
不是不抵抗了,不是没有激情了。不是平庸了,也不是循规蹈矩了。只不过阶段性地调整,的确是该换一个姿势了。
-----《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换着换着就死了》
身份的转换、环境的压力,让生活变得五味杂陈,催促着一个少年迅速成长。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每克服一个困难,每战胜一个挫折,都积聚成无形的力量留在身体里面。于是你渐渐长出一副铠甲,勇敢面对生活种种的“小恶意”。
想象中的留学生活如同朋友圈中分享的那样五彩斑斓,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高大的图书馆,嗨翻天的聚会和一群金发碧眼的朋友。
而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带来的是必不可少的孤独。而这番辛酸,在逢年过节时体现得更加强烈。
一位粉丝曾给社长留言:
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往返一趟机票太贵,只能在视频里看看爸妈和家人。以前在家从来都是懒得贴春联,现在跑几个街区花20块钱买了一副对联贴在寝室门口,假装这里的春节也很热闹。
无法逃避的孤独,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得留学生们必须独自面对所有,也由此锻炼出更加强韧的内心。
在那些没有留过学的人眼里,留学就是上上课,旅旅游,开开车,兜兜风。
当你真正留学了才会发现,生活是万事一人扛。
-----《海归月薪买不起iPhone X:不是留学没用,是你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