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中哲史北大版》笔记之王夫之哲学续
正文:
第三节 “能必副其所”和“知以行为功”
能知的作用是所知引起的,而且能知一定要符合于所知,也就是说,主体的认识是客体所引起的,而且必与客体相应。
明确分别了主观活动与客观对象。认识是主体的作用,而认识对象是离开主体的作用而客观存在的。
研究客观世界,应该努力考察客观实在,而不应进行主观臆测。
进一步支持指斥了不务实际,不顾客观事物,光凭一点“聪明”即加以主观武断的作风。
更强调应该“即事以穷理”,就事物现象来探索其中的规律,反对“立理以限事”,主观地设立一些原则来限制客观的情况。
分析了知觉发生的条件。知觉的条件有三:形也,神也,物也→感觉器官,精神作用,客观对象。耳有所闻,目有所见,也还要靠心的作用。
耳目的作用是察声辨色→只能表象;心的作用是思维→表里。
把格物致知分为二事。认识分为两类:格物,致知。
关于事物的认识是从耳目感觉达到思维,耳目的见闻是有限的,而思维的作用是无限的。理→心的实在内容;心→天理所在之处。
批判知先行后论和知行合一论。行的主要意义还是“应事接物”。行先知后。行是根本。
知行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也是互有区别的。
附: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95日(考研倒计时220日)
日阅读:读完《大学之道》《尼采超人哲学》《中哲史北大》,约二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防微杜渐,居安思危。
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清楚想要的,排除不要的。
本知心外无物,何须活在虚拟?
心态决定一切,精神不死不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一物不知深为耻,一心一意乐无穷。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