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了一下产品定位。今天来整理一下市场定位与传播定位。
市场定位:没有选择,就没有策略
策略的基本精神,就是选择一个方向,选择一条路线,选择一个方法。
市场定位的第一个选择,是你要将产品定位在什么人群中。
策略的分析,必须找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特质。而不仅仅是年龄和性别。
以房地产为例,一栋房子,当作住宅还是别墅的销售是不同的。两者虽然对应的都是35-45的有钱中年男性。但是住宅要求安居宜住,别墅要求山明水秀。
族群,怎么定义呢?可以用“行为”和“态度”2个维度来分类。“行为”和“态度”又与“制高点”(类别利益最高层次的一种情感)
举例:厨房 ,人们的最大需求 ,就是干净。
人们对厨房,就可以考虑:
1.态度,是否干净的标准不同,有的标准高、有的标准低
2.行为,厨房的使用频率。有的人经常做饭,有的人很少做饭。
这2个维度,就可以分出四个象限。常做饭爱干净的人,常做饭对干净程度要求不高。不常做饭,对干净要求高;不常做饭又不爱干净的。
在市场上,以上4类对厨具设计有不同的偏好,对广告要求有不同的吸收。
制高点,是终极利益,是一个到大精神层面的情感利益。可乐的制高点,是欢乐,而不是清凉解渴。
市场定位,了解族群后,应该思考,她们想要的用途是什么?她们愿意交换的理由是什么?
例如:三线城市的土豪在上海的外滩买豪宅,用途,是让他的儿子在大都会有机会遇到各路精英分子。结交未来的生意伙伴。
选择的原理,就是先从最容易入侵的缺口去夺取属于你的那一份。
相同的产品因为用途不同,所引导出的生意也不同。
例如:李斯德林,在原来泡脚杀菌领域失去竞争力,转而将用途重新定位成口腔杀菌除臭。
市场定位的大白话,就是针对什么族群提供什么好处,让他们用来做什么。
传播定位:
是精神层次,对具备什么样心理的人而言,本商品拟人化的意义是什么?满足人类什么情感利益?
1.对谁而言
根据市场定位,消费者区隔(态度、行为)选择族群后,去体会这个族群使用商品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洞察。(通过消费心理和使用动机,去进行心理洞察)
2.我是谁
思考这个族群使用用途背后的意义。
例如:在上海外滩给儿子买豪宅的用途,是给第二代在上海学习和扩展人脉。意义则是为了企业的再扩张。
对于喜欢干净的女性使用者,橱柜对她们的意义,是展现女人的魅力。
让消费者的洞察,与商品意义和商品所提供的终极利益,建立相互补充说明的关系。
3.给你什么
终极利益,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你这个商品的情感因素。
如:我们喝可口可乐享受的不只是清凉畅快的口感,而是内心充满正能量的快乐感受。
最后,回顾一下。定位分为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传播定位3者,9个关键词。
产品定位
对谁(统计学)我是(类别)给你(产品特点)
市场定位
对谁(族群)我是(用途)给你(理性利益、交易理由)
传播定位
对谁(消费者的洞察)我是(意义)给你(感性利益、偏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