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江
去年国庆期间,我们去宁夏旅游。
最后一天,在打道回府前,安排去参观宁夏博物馆。博物馆有啥好看的?好多人说不用去了,早点回吧。
谁知去了后大伙儿才觉得一个字:值;三个字:太值了!
专业的东西,我们这些业余游客当然看不懂,所以我只能从好奇和装逼的角度来介绍。
首先吸引了游客的是奇石宴。我见好多人围在一起,过去一看,怎么博物馆里面有一桌子大餐?是什么年代什么人吃过的,还得摆到这里来?好不容易将目光挤进去,才发现是用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质地的奇石拼出来的“宴席”。真让我开了眼界!
其次是看到了徐悲鸿的画。在博物馆大门口见有块牌子上写着有“徐悲鸿画展”,还总以为是在充大,根本没有想到真有。
不成想在一楼的东面展厅里真的遇上了徐大师的画,是真画,不是影印版,不是缩微版。而且是一大厅!有人物,有山水,有牛,有马,有鸡,有鹰……尽管实在不懂这么高精的艺术,但我毕竟亲眼看到过了中国的有世界级份量的,徐悲鸿大师的这么多画作。
我赶紧照了些照片,留待日后装逼。
最让我感动的是见到了两家推着轮椅来看展出的家庭。
一家是一位中年大妈推着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大叔,在一个书画展厅驻足细观。从他们的身形上看应该是夫妻。估计轮椅上的丈夫至少是个书画爱好者,甚至是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
我不知道他们住的离这里远近,但一个大妈要把一个大叔推上博物馆门前的几十级台阶,不是容易的事。
夫妻间当一方残疾,另一方还能守着不离不弃,已是相当不易。要另一方推着你出来看这些“没用”的东西,更是难能可贵!
见他们看得很投入,我没有好意思过去打扰,唯恐破坏了那种亲和静谧的氛围,就在不远处拍了一张照片走开了。当摁下快门的瞬间,也在心底为他们送出了“恩爱百年”的祝愿!
另一家是三代四个男人。老者也是坐着轮椅,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推着他,还有一个更小的男孩跟在后面,最后面是一个腿脚有些不方便的中年男人。不难看出他们的关系。他们穿着典型的回族服饰,说着应该是当地的方言。
老人戴着白帽,白须飘飘,对着甑糕、陶器等展品指指点点,嘴里念念有词,两个小孩跟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睁大眼睛专注的看着,认真的听着老人的讲解陈述。中年男人跟在后面,也在认真的听着,不时拿手机拍张照片。
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能看出他们都很投入。四个人,调子是那么的和谐温馨。老人慈眉善目,望之可亲;孩子懂事孝敬,实在可爱;中年人敦厚善良,一脸真诚。一家人就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这么一种氛围中,讲述着民族的历史,进行着家风的传承。
事情过去了几个月,但这两个家庭在我心中却是怎么也淡褪不去,反而越发清晰。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溢上心头,久久难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