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成长记录社群中看到一位朋友的文章很有启发,题目大意是:你的成长记录,写给谁看?
作者的思考是由刘润老师的思考:“公众号写给谁看”启发的。
刘润老师的公众号写给3个人看:自己>会认真看他的每一篇文章并深刻思考后提问的一位读者>孩子。
启发我的那位朋友的成长记录也写给3个人看:自己>孩子>粉丝。
看完这篇文章 我陷入了沉思,思考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我的生活到底活给谁看?
01
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先回忆一下曾经的自己,我的生活在活给谁看?
那个自己首先是活给别人看的,为人处世中总是害怕别人不高兴。
做事情瞻前顾后,害怕别人笑话自己。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取悦别人。一项工作做完了,想第一时间告诉下游接收方。
自省当时的想法,并不是纯粹的工作事项结束,更多的是想要得到对方的认可:效率好高啊!真是个厉害的小姐姐,等等。
若得不到类似的夸耀,内心会产生略微的失落感。
在自己意见跟别人相左时,不会简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拐很多个弯,最后也不一定进行了完好的表达,最终大家都云里雾里。
就这样,我完美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随声附和的人,一个并不重要的人,一个没有自己立场与观点的人。
走进那个自己后,我发现,我并不喜欢她,甚至有些反感,借由这次思考,我要改变。
02
那么,接下来,我的生活要活给谁看?
我认真思考后的答案是:自己>孩子>父母。
只有把自我的成长与修正置于人生观顶层的时候,我们才能全方位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成就自己。
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是活给自己看的,无论发生了什么,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内观,是自省。
此时的自己,会拥有把满地鸡毛从容拾起,把它们攒成一个可以扫清生活阴霾的鸡毛掸子的能力。
还是拿完成下游专业提资这件事来说,活给自己看的人,完成工作后也会开心,但她开心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接收方对她赞扬有加,而是因为自己又完成了一项工作,离做更加有意义有创新的工作更近了一步。
这个时候的自己,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并不会影响心中自有天地的自己。
当你心无旁骛地活成自己的时候,自有一份气质附加于你,这种气质,属于你,且仅属于你。
你便自然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种样子,是每个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03
当我们学会了活给自己看,才有资格活给孩子看。
每一个降临到人世间的孩子,人生初期都是一张白纸。
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手中都拿着一只画笔,在他的纸上勾勒着对孩子影响巨大的世事轮廓。
因此,孩子人生初期的世态影像是天使还是恶魔,取决你所持画笔勾勒出的轮廓。
你希望孩子未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就要首先把自己活成怎样的一个人,然后,在生活中,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去影响他,塑造他,成为他。
每一个孩子的举手投足间,都映射着抚养他长大的监护人的样子,无一例外。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遇事退缩,那么,首先要活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知识贫瘠,那么,首先要活成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待人无理,那么,首先要活成一个知书达礼,处事周到的人。
最后的最后,在孩子的成人礼那天,你会发现,你所成就的,眼前这个你陪伴他经历18年人生的小家伙,就是你自己的样子。
04
最后,我们要活给父母看。
前两天,看到了一句话,沉思了很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父母老了,他们拼的,是孩子。
一开始,我并不认同,但听过解释后,不禁点了点头,
当父母年岁大了,那些有所成就的孩子们,可以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不必父母操心,还能在每年的节假日带着父母孩子去旅行度假,安享天伦。
而那些把生活过得凌乱不堪的年轻人,让两位白发老人到了晚年还要为已过而立的孩子操一份心,这,其实是大不孝。
在此,呼吁所有的年轻人,请给自己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一段无人打扰的时间,你需要做的就是问一下内心的那个自己如下4个问题:
a. 目前自己的生活,是活给谁看的?是满地鸡毛还是一切静好?
b. 对a中的那个自己还满意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请描述一下那个活给自己看的你的样子,详细记下你需要做什么,如何做可以成为ta?
c. 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像朋友一样共同成长,还是你靠着比他多经历几年世事而一副权威状,声嘶力竭滴呵斥着孩子再顶嘴就怎么怎么样?
d. 你在父母眼中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他们?还是心满意足地写出答案:心安。
好了,问题回答完了,接下来该如何做,想必你已经有了答案。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先漂漂亮亮地以重塑的心态把生活活给自己看,再快快乐乐地以共同成长的心态把生活活给孩子看,最后岁月静好地以反哺的心态把生活活给父母看。
也许今天以前的你 生活得很不堪,现在请你跟跟我一起清清嗓子,丹田发声:“生活,你给我站住!”
然后用那个厘清的自己整队,再次出发,这次,记好了,我们的生活,是活给自己看,活给孩子看看,活给父母看的。
相信那一天,你的眼神里,你的气质中,定充满了富足,平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