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己当了母亲,随着孩子的增长,我不断的探索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从孩子出生几天的眼睛跟着目标转移到现在的读什么样的书;从三四岁的爬山行动到现在的出门自己规划吃喝;我一步步摸索着,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这些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探索或者设想,从没有形成过文字,也没有疏通整理过,今天借这个机会,跟我十分尊敬的老师们及各位见过和没见过的家长谈谈我心中的美好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我觉得美好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这需要每一个老师和家长都睁大眼睛,用心的,耐心的,细心的观察和深入孩子们心中,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做到即让他们把我们当成朋友,知己;关键时候也能听我们的分析和指引。
我的做法就是,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就是疯,甚至比她还疯;观察她想干什么,比她干的还起劲;让我们的笑声和达到目的的得意充满我们一起玩耍的每一个时空。比如讲故事吧,我绝对不是正襟危坐的用什么标准话普通话讲,我会先把故事烂熟于胸,然后模拟故事中的人物,发出各种逗人的,愉悦的或者风格别致的声音;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不同的声音配上自己创意的动作,往往让女儿捧腹大笑或者跟着模仿。在女儿五六岁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她喜欢画画,虽然我跟他爸爸都没有艺术天分,甚至说是艺术上的门外汉;但我们很支持女儿画画,从幼儿园小班到现在,画画一直在坚持中;我们做家长的做到的就是,每次看到女儿画画的话,就尽可能的深入进去,好好的看,仔细的看,以自己看到的东西为蓝本,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感觉画的好的,绝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有时候兴奋了还会抱起女儿疯,高声的称赞我们的大画家。同时,也很注意收藏女儿的画,把画的好的拿给懂行的朋友分享;让行家里手的评论为女儿画画呐喊助威。现在,我的朋友、同事、同学,很多人都有女儿的画。很多常来常往的客人,也会主动的关心女儿的画。这就无形中为女儿的爱好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到了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女儿又出现一个明显的征兆:喜欢看书。这个看书速度时候让人不敢相信,她看书的速度太快了,晚上下班给她带来两三本,第二天她就会又要新书。在一个学期中,除了她在学校订的四五套杂志,我们夫妻给她买的书也有39本之多;这还不算我们几乎每两周都从图书馆给她借的书,这使我这个些微爱书的人有些吃惊。我就挑她看过的书看,在我们每天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母女空闲聊天的时候、在我们母女一起外出办事的时候,我就会让她给我讲,讲讲她看过的书。结果竟然是她真的看了,而且讲的不错!所以,我就提出了我的要求,读书,不能这么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这么走马观花,我就要求女儿开始写读书笔记,分析人物性格;总揽全书,或者全系列的书,理理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同时,也给她提供,就她的阅读水平,应该读的书;不能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同样类型的书中。在三年级暑假开始,我们给她提供历史方面的书刊,国内外的古典名著甚至我们中华文化经典,让她拓宽,拓深知识面。
在这方面,我觉得父母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觉得上学之后的孩子,如果老师能跟家长紧密结合,我们共同沿着孩子的爱好,为她的前进方向做一个指引,那将会更有效更出色。我心中的美好教育就是,全天候跟孩子一起的老师,能够因材施教,多观察多思考,给家长提供信息,老师和家长一起给孩子指引方向,让孩子沿着自己的爱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其次,我心中的美好教育,在生活方面的表现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家长和老师尽可能的放手;情愿当“后妈”狠狠心,只要对孩子成长有利,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好处,我们就应该放手。
看书也好,看网络也罢,现在高分低能的孩子屡见不鲜,中国似的小公主小皇帝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当家长的能为孩子思考深远,我们当家长的能为孩子成长负责;能放手的放手;不能放手的但该放手了,也请训练着,慢慢放手。那么,这些小公主小皇帝也会在该会干嘛的时候干嘛了。到我们这些2000后的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她们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文化,不是技能,更不是学历,而是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的做法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女儿自己上下学,同时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时不时的给爸爸妈妈做晚饭、早饭。同时,所有跟学习相关的事情自己解决;爸爸妈妈没有义务扶持你,就算让我们签个字,也是要说声谢谢的。从三年级开始,家里来客人了或者外出旅游,女儿都是主人,不但要招待好客人还要招待好同去旅游的我们。从四年级开始,碰到事情了,我们就把女儿当成大人,细细的把事情讲给她听,让她自己做出选择。比如出去玩,我们一家三口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玩;或者有谁参与,我们要准备什么。还有订好的规矩不能随便更改。从这点上讲,有时候我很不合事宜,别人的孩子还抱在手里,骑在肩头的时候,我已经给我们女儿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力气,俺女儿长了有力气的小腿,咱出门的时候,就要自己走,累了,可以随处找地方坐,但一定不要让爷爷奶奶抱着。就算是跟我们夫妻出门,我们也不会抱,不会背。在2007年十一,我们去旅游,一连玩了七天,女儿都是一个人走路的,那时候,她还不足五周岁,她爸爸都心疼的,明显看着孩子累了,困了,仍不让抱,坚强的走,上车就睡。我这个当妈妈的,难道就不心疼?但是我把泪流在心里,订下的规矩,不能随便更改。
在学校里,我不能具体到每一件事;但每天放学,女儿回到家,我们母女的电话中,我总会问:“今天过的快乐吗?”我很愿意听到女儿讲述的,发生在学校里的快快乐乐的事情;在这方面,我想每一为老师,比我们当家长的更有体会,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每一份童心都充满真挚。我期望在学校中的每一个孩子,不论成绩如何,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最后,我心中的美好教育,在育人方面的要求就是:回归。现在很多的,普遍的现象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心一意的为孙子孙女服务。很少看到那个孩子为了讨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处心积虑。我心中的美好教育就是,教育育人,要把我们的后代教育成人,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人,而是懂得做人,有爱心,会保护弱小的成人化的心里。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责任,从小学习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也许是从小生长在偏远的农村,又受到奶奶的忠孝故事熏陶;当了妈妈的我,对女儿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注重的。虽然咱不能以咱祖宗的二十四孝为蓝本,但尊敬父母,爱护老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动手,从小到大没有娇惯过她。爱父母,尊敬长辈,我们一直坚持,监督女儿做到不让父母担心,放学到家了,及时给妈妈一个电话;出门到同学家玩,到谁家去了,大概玩多长时间,超过时间不想回家,一定要给妈妈打个电话;也就是说时刻想着父母和长辈,不要让爱她的人为她担心。每次往老家打电话,我们都会告诉女儿有她的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爱她的长辈,过来说说自己对老人们的思念。每次我们母女买菜,我都会把重的,多的给女儿拿。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我们母女出去,她现在会很自觉的拎着所有东西。她爸爸出差的时候,会主动早上给我做早饭,晚上问我吃什么。今年春节回家,我有意让女儿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接触,每次饭菜上桌,都招呼女儿端菜端饭,然后让女儿一一请老人坐好;吃完了,女儿要负责收拾碗筷,帮爷爷奶奶倒水等。其实,孩子成长无大事,任何习惯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爱心,更是要从小培养,才能根深蒂固。
在教育方面,我是门外汉,但我真心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尊老爱幼,有独立担当和健全人格的好孩子。我心中的美好教育虽然把尊老写到了最后,但在我心中的位置,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一个人,首先有爱,会爱;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从小事做起,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爱自己的长辈和同学;甚至有爱全中国,全人类的思想,那么,这个孩子就成人了。
我心中的美好教育,今天就聊到此。盼尊敬的老师们多多用心,把祖国的未来培养的更出色,更有担当,有作为。同时,也希望当家长的我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育中来,把咱们的孩子培养的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