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猫在2016年7月发布的一篇解释为什么说买入比特币就是做空全世界的文章,现在回头看,老猫预测的第三发展阶段基本正确,如果第四阶段不幸言中,对于我们的同胞该是多大的“悲哀”,原因你懂的
为什么比特币具有对冲资产风险的功能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观念:政府机构超发法币是一种必然的恶,即使以世界货币自居的美元,M2也已经从2002年的4.5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3%。
但和人民币的增发相比,美元的发行增长量就简直是良心了,中国的 M2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7.58%,如果把人民币简单换算成美元,并且假设中国和美国 M2发行的复合增长率不变,未来10年的中美M2就如下图所示:
这样规模的货币增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首先,是你的钱的购买力大幅缩水了,这一点所有人应该是感同身受,除了手机和电话费,你还能找到与10年前价格一致的东西吗?
购买力大幅缩水,意味着所有的资产因为超发货币而价格上涨,从汽油到食品到生活用品甚至服务,无一例外,再多的现金资产,以十倍的方式贬值也是很可怕的,寻求避免现金资产缩水风险的方法是每个人的需求。
从投机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在这个投资周期利用杠杆对投机资产进行多头买入,是确保自己的资产不受损失的有效做法,李另一种方式用贷款买入房产,这也叫人肉杠杆。
然而,杠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用杠杆对冲风险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在通胀面前是无力的,期货多头杠杆的投机,不但本身风险巨大,而且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互相影响,推高了现货资产的价格,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直接将远期的价格反映到了现货的价格趋势之中,贷款买房的人肉杠杆也会面临流动性方面的问题。
2009年,比特币出现了。
比特币的历史我这里不花费篇幅专门介绍了,但经过7年的演化,比特币已经事实上成为一个同时具备储值、投资、转账功能的高流动性超主权货币,比特币的日渐普及,在一个法币无限超发的世界,逐渐开始发挥它的社会及经济调节功能。
比特币从过去到未来,会如何与参与者和现实社会关联?以下前两阶段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现实,而后两个阶段只是个人的预判,需要未来的验证。
第一阶段:2013年以前,比特币价格被发现,小部分极客参与,部分投资者暴富,与现实经济低关联度低;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价格泡沫破裂并价值成长,更多的投资者加入比特币经济系统,比特币从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上被公众认知;
第三阶段:2016年-2020年,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成为国际公认的投资品种,大量投资者买入比特币,以比特币的增值对冲现实资产的价格上涨,与现实经济关联度变得密切;
(特意加粗)
第四阶段:2020年-2030年,更多法币流向比特币,比特币成为国际主要结算货币,法币逐渐被边缘化,更多的现实资产以比特币标价,相对于比特币价格的上升,所有其他资产的相对价格呈不断降低的态势,与现实经济融为一体。
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对应的法币兑换能力会越来越强,当前比特币的总市值约为100亿美金,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法币资产已经因比特币兑换需求而锁定,从逻辑上讲,比特币可以随时按照现价与法币兑换,这些预备与比特币兑换的法币事实上成了比特币的“准备金”,而准备金的数量在一个不断上涨的品种中,是同比例上升的。
因此,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也意味着比特币的准备金在不断上涨,而这个过程一旦越过临界值,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越是超发严重的法币品种,对比特币的价格就越是缩水严重,最终严重超发的法币将被市场淘汰。
这个阶段,将进入比特币发展的第四阶段,由于比特币价值被全球所认同,法币将逐渐呈边缘化,所有的现实资产对于比特币的价格,将都呈现为价格下跌状态,到这个阶段,买入比特币做空全世界的目标,终于阶段性实现了。
以上的蓝图过于宏伟,很多人或许会对这个预判嗤之以鼻,这样做其实没错,毕竟,未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比特币未来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那么,“买入比特币就是做空全世界” 这句话有没有更简单的理解方法呢?
有!
更多的人买入比特币,将导致比特币的价格将不断上涨,而持有不断上涨的资产,其购买现实资产的能力,将远远的超过现实资产的价格上升水平,对于持有人而言,现实资产价格相对而言是越来越便宜的,也就意味着,你购买比特币这个过程,已经“做空”了全世界的现实资产,而这个“做空”,仅仅是对持有了比特币的人才会发生。
比特币是规避现实资产风险最好的对冲工具,成功的人生需要对冲!
有 的事情就是只有回头看时,才会更加深刻,当然还可以补救更好,如果只剩后悔,那就只是加“一声叹息”了
特别像投资,别人没赚到钱的时候,说了也少有人信,能跟着采取行动的就真的是凤毛麟角
别人投资赚到钱了,再说给你听,好像也没有用了,时机不对做什么都不对了,再说赚到钱的人也没有说给你听的动力了,就像打牌的时候,你我听到的都是谁谁谁输了多少,很少听到谁说自己赢了多少,除非是一家人自娱自乐那种。
最近重读《猫说》,把一些常看常新的文章复制过来,主要是担心哪天打不开了,想看也没有了,最好能记在脑子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