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

被时间的手推着走。

在生活的夹缝中求生存。

想念家乡。

想念,也许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其实只要闭上眼,在雨后天空又放晴的午后,那些画面又会浮现出来。

家乡的小学校园。那两层楼的房子。

那些榄麻树,大片的叶子形成的低矮茂密的姿态。我从校园望出去,首先看到那些树,那下完雨的呈现出微蓝的横线般的天空。地上是被雨水冲刷得泛出白色沙土的土地。和家门口的土地很相似。校园的草。在放完暑假后到处都是。孩子们上学后第一件事是拔草。疏于管理,那时也没有人管理。人浮于事。家乡的一切都庸庸懒懒。这个偏远的小农村。宁静。多雨。校园的出入口后来我再回去看到有个遮挡风雨的类似于桥洞的大门口,有道铁门。在下雨的时刻,孩子们是否可以躲在那底下。孩子们纯真的脸。晒得黑黑的皮肤。所有的孩子都很相似。看着天空,看着雨,有的跑着回去。

在我们上学那年代,校门连个门都没有。

湿热,闷热,其中没有风,家乡的屋后,地上的沙土被雨水冲洗下来,其上高高的芒果树,地上掉着的黄皮果子的核。

在热浪翻滚的时候,思乡的思绪也在翻滚。一种油炸的鱼饼飘香在唇边。家乡特有的美食。煎鱼饼,就在那分叉路口的低矮的店铺。现今回忆那老人面目模糊,只记得简陋的墙边摆着两三张小凳,一张小桌,一口油锅,锅的半边一个架子。柴火烧起。灶旁一桶面粉搅好的浆。新鲜的鱼肉切得一块块。锅里半锅的热油。老人把鱼块裹进糊好的面浆里,沿锅边慢慢下入滚烫的热油里,鱼饼炸出一块比巴掌大的形状。少许片刻,炸得金黄,老人把漂浮在的热油里的鱼饼一块块夹上锅边的架子上再夹到食客的盘子里。用那种长长的筷子。

吃的人面前放一个盘子,里面有碎盐,鱼饼要沾盐吃,入口外酥里嫩。那种鱼骨头很少。

常常一边吃的人喝着小酒,都是上了年纪的男人。爷爷是不舍得去吃的。爷爷一生都很节省。当时一块鱼饼只要五毛钱,爸爸去吃后回来抱我,我鼻子灵敏,闻到他唇边的香味。就哭喊,说爸爸去吃煎饼啦,吵着也要吃。妈妈一直说了好多年。说我当时那么小,能闻出煎饼的香。

鱼饼摊里还有一种生蚝煎饼,裹着葱花炸得很香。可是我一直只喜欢吃鱼煎饼。于是记得那样的画面,炎炎夏日下,分叉路口边飘香的鱼饼,还有卖菜的人,卖鱼的人,做衣服的那家。卖猪肉的人翘着腿。卖猪肉的旁边下面是一条小河,就在摊主的背后歪歪扭扭长着一棵榄麻树。河水就在树下翻滚。河边还有人卷着裤腿在洗衣服。

我想我终究会过回童年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后期,那时候的西北农村,物质虽然已不是很匮乏,也并未挨过饿,但在上小学以前的幼年,顿顿能吃上不掺和...
    倾Ta城阅读 536评论 5 2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屋内温暖如春,炉火正旺,诗人围炉而坐,浅酌慢饮着杯中新酿的美酒...
    倾Ta城阅读 1,136评论 12 16
  • 六岁那年春天,在一个早晨,我们起来的很早。 吃完早饭后,晨雾还缥缈在村庄,田野,山林,矿区还没有散开。 我爸和我妈...
    丁聪阅读 510评论 0 0
  • 那年我们漫步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聊着天方夜谭的故事。那最难舍的紫云炸洋溢串,我们的经典最爱,便宜、实惠、好吃。 多少...
    迎春花阿班阅读 624评论 9 4
  • 昨日和朋友在贵阳八局基地吃烙锅,说是好吃,其实只是趁着此机会和很久不相见的朋友约着在这儿见见面聊聊天,味道倒是其次...
    小蔡030303阅读 14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