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书笔记
1)七个习惯概述
* 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两个相关概念
思维定式:也可以称作“惯性思维”,就像我们常说的“套路”。
情感账户: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2)七个习惯分述
*积极主动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影响圈与关注圈关系:
*以终为始
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人生应当以什么为灯塔(中心)?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要事第一
时间管理矩阵:Ⅰ类,重要且紧急;Ⅱ类,重要不紧急;Ⅲ类,紧急不重要;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木桶人生: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Ⅱ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角色管理:① 列出你的个人/社会角色;②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③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
授权: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
*双赢思维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知彼解己
先体检,再开药;自传式回应;移情式聆听(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一种心态。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关于身体的建议——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建议——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建议——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或情感的建议——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2.听书感想
改变习惯比养成习惯更难,但也就在过渡的那几天或者十几天的时间。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是“高效”。什么事情我都是慢慢来,虽然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有时候过程很痛苦,比如要熬夜、要挤掉吃饭、睡觉的时间,以为这样我的时间就变得多了。长此以往,事情会越来越多,我会越来越疲惫。所以,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我在这本书里边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要事第一。
我以为,积极主动便是不放弃选择的权利。
想起高中与大学,我干过最傻的事情就是放弃了某门学科的学习。我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所以就不好好上那门课。我觉得那个老师不公平,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我把选择权交给了老师,因为他不好,所以我不读书。我放弃了自己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原因是别人给了我一个理由。
现在回想起来,不学习是我个人的选择,我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反倒推卸责任。那样的选择真不是好的选择。
到底如何做选择呢?作者认为:有选择这件事情需要有四件东西支撑: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有这四个东西,我们才能够真的做到不会轻易地放弃选择的权利。
人生都是选择的结果,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选择的权利,这就是积极主动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
积极主动当中还有第二个重要的定义——影响圈、关注圈。
影响圈就是你做了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东西,关注圈是你只能评论,只能发表意见,只能生闷气,但是你改变不了它的东西。
那么一个积极的人应该把精力放在哪个圈呢?反思自己,我的情绪总是不稳定,不就是把精力放在关注圈了吗?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使影响圈不断缩小。
从今天开始,我知道了什么叫积极主动。第一有选择,第二要选择做影响圈的事,而不是关注圈的事,当然这个事没那么容易。
另外一个习惯是“要事第一”,就是首先要把重要的事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要保证它能够推进。
作者提到一个木桶实验,即把大石头、小石头都要装进桶里。因为他们这个实验设计得很精妙,就那个体积是正好的,但是方法就看你是先放大石头,还是先放小石头。
这两个习惯是我急需改变的,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的选择,愿意做影响圈的事。这三件事学会,我基本上可以变成一个独立型的人格了。
最后分享作者的一个诀窍: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去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身体、精神、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这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