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爱的艺术》
有创造性的人会认识到“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人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富足和活力。
那么,“给”什么呢?一个人能给别人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比如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感。
就比如我现在给大家讲书,我把自己理解的知识给到大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一定是最大的。我发现我原来掌握了知识,也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个不错的人。
这样我就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如果我看了一本书,藏着掖着不讲给别人听,我永远也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这种潜能。
除了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丰富自己的潜能,你在爱别人时,大概率也会得到对方反馈给你的爱。
因为虽然你做这一切的动机,都不是为了回报。但在真正给予对方爱的过程中,对方的潜能会因为你的活力而激发,自然而然反射回来,你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
所以,真正的给予会自然而然地让接受的一方也成为贡献者。爱会凭空创造出某些东西,双方都会因为这种创造而欣慰、幸福。
这里我们来看一种情形,如果一个男孩愿意把一个女孩宠成小孩子,什么都不要她做,不要她工作,也不要她做家务,论文替她写,麻烦替她解决,恨不得她上厕所都抱着,你觉得男孩真的爱女孩、尊重女孩吗?答案是否定的。
你说哪个女孩不愿意被宠着呀,宠她不就是顺应她的意愿吗?这里就牵涉到什么才是人自身成长的规律和意愿。
网上流行一个吐槽神句说:“上班就是为了赚钱,不要跟我谈什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但是真正的调研数据表明,上班时候产生的幸福感,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心流的概率远远高于休闲玩乐时。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是不想上班,你只是不想被生活逼着上班。
事实上,人最大的意愿就是拥有创造性。一个没有创造性的人,不管表面上过得多舒适,内心都是无力、空虚而且焦虑的,不信你问问那些打了一天游戏的人。
所以,爱女孩子并不是把她宠成废人,爱男生也不是支持他一直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