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一段时间,老刘这个班上的挺自在通透的。
上班,在单位无非是按部就班地看看文件,按领导要求落实下去就行,姑且不论质量效果如何。自己的水平也就这样了,虽然在别人眼里,似乎很有水平,有思路有想法有解决问题的透彻分析。这些在以前,他一直是热血青年一样,整日干劲十足。
但最近,他好像收到了打击了,遇到什么思想疙瘩或者有什么挫折了,一下子少言寡语了,只知道埋头干活,不愿再提那些意见建议了,更似乎像一个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战士,指哪打哪,让干啥干啥,毫无怨言。
据说,他有一个好友,说起来也是酒友,不是那种天天爱喝的人,但小酌怡情,他常说。但按他自己讲,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又说,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
其实,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老刘有了新的认识。
老刘买了新房子,要装修,我给他找个干装修熟悉的人。通过师傅,我知道了老刘还专门做了一个酒柜。我才知道,他其实并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偶尔也是喝一点,就爱尝一口。
相比喝酒,他更爱收藏,尤其那些高度酒,十几种白酒,他多少都有几瓶,年份还挺久远的。
因为我也是对酒当歌的人,总觉得酒是富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传承。
我相信,对酒文化有研究或者对酒有敬畏之心的人,还是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的。
老刘应该还是有这份心的。我慢慢地试着接触一下,也想了解一下最近为何突然这么的寡言少语。
我是做人力资源的,对单位的那么多的人还没做到每个人学历专业和脾气秉性都了解透彻。通俗一点讲,我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特殊人才等等,有一个分类,然后做横向纵向比较联系,客观地看待一个人在单位是什么量级的。
老刘,这个称呼不太准确,倒符合实际情况。刘哥,老刘,刘师傅,刘主任,刘先生……最后都归于“老刘”。
借着品酒之名,加之老刘和我并没有什么直接利益或者芥蒂可言,所以纯粹的,倒是敞开的聊天,聊点老刘高兴的话题,就不难了。
按老刘的话说,不想心累,要归心于自己。我想,也许是多年的奋斗,并没有让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或者,人情世故,让他感到了寒心?但是,也不至于这么突然的不愿与人交流了,以至于成为问题反馈到我这来了?
当天晚上,老刘说的也不少,也挺高兴的。说是邀请他品酒,他还是带了一瓶“董酒”,董酒在我国白酒中酿造工艺非常特殊,它采用优质高梁为原料,以贵州大娄山脉地下泉水为酿造用水,引百草入曲,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我拿了从老家的舍得和宋河酒头,度数较高,老刘比较喜欢,说我够意思,到就喝了两杯,自然是控制自己的酒量了。任凭怎么劝说,也点到为止,喝的高兴就行,老刘这么说,我就不再劝了。
但他说,前几天夜里突然醒来,失眠了,似乎早早地进入更年期。
黝黑的深夜,让他的双眼却无比的明亮,看清了所有的过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