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耍的艺人有句口头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句是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的交朋友的最真实的最朴实的名言。过去,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交朋友。而如今交友,电话、微信、QQ、微博将许多人串在了一起。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让许多人总不忘到处留电话、要电话、留QQ,留微信;曾几何时还有不少人,把要到某个特定的人电话或合影当成炫耀的资本。把对他晋升调职的人或者与某个“大人物”偶然接触,交流甚欢,蛮投缘的人,作为重要的人脉资源。甚至某些人只要有一丁点公权利,就公私不分的消耗公用资源建立所谓的个人人脉小圈子;大量消耗公权利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党纪党规红线上久行必被查处;这时候短信、电话、微信、微博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大人物”也失去了踪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肯定成了必然;人脉失去了应有的强大作用。那么,人应该怎样选择人脉?
第一、优秀的自己才能得到人脉。
大千世界,大部分的社交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留了电话(微信)、微博、QQ,却仅仅是个电话(微信)、微博、QQ而已,真正需要人脉帮助的时候,真的指望不上。因为你不够优秀,虽然很残忍,但谁又愿意帮助一个不优秀的人呢?
2014年10月,我与就读于北京中科院博士的女婿谈社交,他说:“自己正在忙工作,常碰到一些不速之客,该不该拒绝?会不会失去人脉”,部分离校的同学需不需要常联系,我说:“只有优秀的自己,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女婿感悟道:“在没读博士之前,很少有人主动找我,我懂现在为什么有人主动找我了”。最后,他肯定地表示应该多花时间在自己科学研究上,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上。如果你不够优秀,人脉是不值钱的,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这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这才是社会现实。
第二、强大的自己才能维持人脉。
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人,每天忙,把大把的时间与所谓的朋友处在一起,QQ、微信、电话经常串在一起,美其名曰:“交朋友,处关系”。为了朋友,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刚开始,身边的确有不少人围着、跟着,个人心里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社会职场上,你看我朋友真多,人脉多广,多有能耐,我的人气就是我做人的成功,其实这些人看到的是你有足够的社会利用资源,或者说还有点公权力,有利用的因素,很多人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今天电话,明天微信,后天QQ,常联常往,乐此不彼,来者不拒,请吃请喝,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同时消耗了大量的个人或者公权利,一旦失势或者被查,失去了等价交换的价值。电话、微信、微博、QQ与重要的“大人物”人脉全都都失去了作用。另外,自身没有其它过硬的本事,也没能打好个人事业的根基,同时还没有展望的后劲,人生看不到希望,或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你出了状况,或者被查处,或者得了绝症。令人难过的是,当朋友知道你的这些个情况,就像瘟疫一样离你而去,最后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家人。不免会感慨一句:世态炎凉啊!这种情况很普遍,社会上又何止你一人呢?因此,人脉来源于自身强大,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去滥用丁点儿公权利造成终生悔恨;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你落难的时候,他说我们是兄弟,你富有时,他仍然说我们是兄弟。这种不离不弃的人,才称为真正的朋友,他不适用于以上的规则。这种人不用多,在这个浮夸飘浮的的世界里,能有几个这样值得珍惜的朋友呢?)。
第三、有价值的自己一定是人脉。
人脉不是别人,而在自己的身上,唯有让自己苦修苦练长本领,你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的人脉!“认识人多”不等于“人脉广”,不等于有用,平时电话、QQ、微信、微博联系得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最多是一群酒友,他不是人脉:人脉法则第一条就是要扭转“以多寡论英雄”的人脉观。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你就越会有很多的人主动来帮你。与其把时间花在多认识人上面,还不如花时间提高自己个人素质,让自已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那么强大的人脉会附身而来,愿儿孙们懂得这个道理,做一个优秀的有个人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