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官也有被骗的时候

北京琉璃厂东街海王邨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热闹场所,这里的店铺多是古董古玩店。逛海王邨的最大乐趣就是在一大堆赝品中将真正的古董认出来,跟老板打马虎眼,用买赝品的价把真品买下来,回去后博得行家的称赞,同好的羡慕,心里美滋滋、乐融融,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好心情。

张之洞的考古鉴赏能力在官场中是很有名的,他也很喜欢逛海王邨。特别是在他夫人的二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张之洞也希望上天眷顾能让他在考古方面有重大发现,因此逛海王邨就更勤了。也正是逛得勤,很快就被人给盯上了。

一天,张之洞在海王邨逛着,发现一家名曰厚古阁的古物店古玩种类多,品级高,不觉多逛了一会,忽然一口大陶缸引得他眼前一亮。这只陶缸约有三尺高,呈方形,周边也有三尺来宽,颜色深黑褐色,模样古朴浑拙。尤其令张之洞感兴趣的,是那陶缸四壁上若隐若现、似字非字的图纹。

张之洞弯下腰来,仔细打量,越看越感觉这个陶缸上的图纹像是古书中描述的蝌蚪文。便询问这口缸的来历。老板说这是从庄王府收过来的,庚子之乱后,庄王府就败落了,才有机会从庄王府收东西。当时收的时候,庄王府的长史说,这口缸是当年庄慎亲王在西北打仗的时候,当地一位回回首领敬献给他的。这位回回首领家里保存这口缸有三百多年历史,说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上面的图纹是祈求上天赐福的祷文,但没人认识。

张之洞心里所想得到印证,进一步认定这大缸上的图纹就是蝌蚪文。张之洞想如果把蝌蚪文辨识出来,这真是旷世奇功,这比开疆拓土、平叛止乱的功能大多了,更远远高于著书立说、文人诗词。张之洞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兴奋,真恨不得立即就把这口缸带回家立即开始研究。

张之洞对这口缸的喜爱,毫不掩饰地写在他的脸上和手上。老板开价五千两银子,由于张之洞为官清廉,一时之间也很难凑齐。张之洞便于老板还价,老板故作豪爽的同意二千五百两,说是半买半送。张之洞表示两千五百两也要过几天才能付,老板担心夜长梦多,又主动降到一千二百两。

本来像这种主动降价就是很异常的事情了,但张之洞被发现和破解蝌蚪文的伟大功绩蒙蔽了双眼,并没有感觉异常,而是欣然同意。

买回这口陶缸后,张之洞天天围着这口缸转,壁上的蝌蚪文不知看了多少遍。张之洞研究一阵子没什么头绪,便想着邀请对古文字有研究的官员文人们一起来研究。于是就拓下蝌蚪文分送各人。。京师官场上不少人纷纷前来观看,一个个看后也都称赞不已。为了方便大家一起研究,张之洞便把这口缸放到天井中。毕竟天井中光线好,地方也大。

有一次,大家正在研究着,忽然下起雨来,有人问张之洞是否把陶缸移到屋里来。张之洞笑着说:“这是陶缸,不是字画,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还在乎这一次吗?”于是这口缸就在外面淋着雨。等雨停了之后,大家又开始观赏和研究这口缸。

这时发现缸壁上的蝌蚪文不见了。仔细一看才发现,蝌蚪文不是和缸一起烧成的,蝌蚪文实际上是粘在缸壁上的粉糊一类的东西,故而被大雨冲刷掉了。这口缸是假古董,这是当时大家的一致想法。但没人敢说出来,只是斜眼看刚才还神采飞扬现在脸色铁青的张之洞。张之洞一气之下拿青石将缸砸碎,看到陶片的破碎处闪着幽幽青光,这是一口最多五、六年的陶缸,最多五十文。

真相大白,被骗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不说,还在京师落下一个不识真假,遭人愚弄、将胡乱图案认作蝌蚪文的笑柄。这对于一个研究古物数十年,一向以鉴赏家自负的张之洞来说真是奇耻大辱。他立即让人将骗子捆回来。但老板早就跑得不知去向了。原先的店铺也是租的,现在已变成和厚古斋没有任何关系的新店铺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