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迎来了大学毕业季,班上的同学有1/3考上了研究生,1/3找到了工作,我那时既没考上研究生也还没找到工作。骄阳似火的盛夏,我的内心也跟着焦躁不安。开完毕业典礼后,大家都陆续离校了。大多因为考上了研究生,便把大学5年的教材当废纸卖掉了,而我心有不甘,想着自己明年还要再考研,便原封不动地把书都寄回家了。当F城市的工作面试结果也出来了,没考上,自己真正成了一毕业就失业的那一个。妈妈在电话里头催着我赶紧回家,最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回家了。
回家后,每天都会用电脑查询是否有新的应聘单位,广泛撒网投简历。但都是石沉大海,没有消息。于是就降低了求职工作要求,找了2-3家私人医院,没想到对方都是要求有执业医师证(本科医学生得毕业工作1后才可以考取),不然就是性别要求是男性。自己换位思考,也不是那么难理解,毕竟医院都是想招有工作经验,能立马持证上岗,减少成本的投入,而招男性可以免去请产假这一环节。发现私人医院这条路行不通后,自己就把重点放在每年的春秋事业单位招考。2017年的春季招考我没考上,所以只能好好准备秋季的考试。
整个夏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全都宅在家里看书。去网上收集了历年考题,重新回归课本,温习旧知识。没找到工作之前,也不敢出门,毕竟人家开口问的第一句都是你工作找好没,实在是丢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2017年9月收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offer,还是事业单位编制,是离家不远某镇,专业岗位调剂到妇产科。10月那家医院通知我正式签合同,于是便第一次去了那家医院,去了才发现是个很偏远的小镇。于是自己内心开始动摇,追问自己这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吗?其实自己对妇产科兴趣不大,只是迫于找工作压力,随后果断没去报道,回家重新备考。又在2017年11月下旬参加了事业单位统考。成绩是半个月后出来,自己考的成绩属于中等偏下,总的要招20人,然后我考了第13名。这家单位是按考生成绩的高低先后挑选工作岗位,比如考第一的张三就可以第一个选择他要去的科室(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很幸运,自己选到了喜欢的岗位——眼科,于是在2014年的12月终于找到了正式的工作,并在2015年1月入职。
本以为自己会在这家医院长久做下去,没想到这家医院并没有按签合同让我去眼科,而且安排我去急诊科。最初心想自己是个新手,没啥临床经验,去急诊多锻炼下也是极好的。最开始工作真的很有激情,什么活都抢着去做,加班完全不抱怨。直到医院急诊开始实行24小时坐诊制度,就是三班倒(白班早08:00-下午04:00、上夜04:00-凌晨12:00、下夜 凌晨12:00-隔天早上八点),期间完全不能睡。自己的生物钟实在难以接受这种上班时间,每次上下夜相当于在熬夜,于是经常上班到心悸!半年后,自己的身体逐渐出现了问题,月龄不调,失眠,满脸痘痘等,体重也下降到最低值。于是我开始反思是否要继续在这单位呆下去,以牺牲自身健康为病人服务,我觉得是不可取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历过找工作的艰难,这次并没勇气直接辞职。而且开始利用班外休息时间继续啃起书本,一方面是考事业单位的书籍,一方面准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为离职做准备。于是2015年的精力都放在准备这两个重要的考试,并顺利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于2015年12月考上了现在的医院。这是个新开营的医院,还未真正投入使用,目前是先到一家合作的三甲医院工作。目前证实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三甲医院可以获得更多的从医经验,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且有了规律的工作时间,有利于自己的身体。至于自己为何2015年没考研,是因为自己想尽早工作,经济独立了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没读研一直在是自己的遗憾,考取在职研究生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目标!
未来的路谁也不知道,但我明白了如果不满足现状,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有意义。经历了这曲曲折折的求职之路,自己更加明确了目标,听从了内心的选择,并为之努力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