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成长,看的书越来越多,知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似乎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可是真正成为我们自身标签的东西却没有多少,甚至拿不出一两个可以为傲、独一无二的能力或者习惯,虽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在积累,知识在增加,感悟的道理也越来越多,但多数没有作为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或准则,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了么多的书,学那么多的知识和道理是为了什么?这么多的东西哪些是可以用的呢?
我现在的体会是实践,所有这些学过、看过的知识或道理,都必须经过自己,亲自去实践检验,必须经过感悟后,确认无疑才是有用的。读万卷书固然很好,但没有行万里路的实践,书里的知识和道理即使你倒背如流,也留不下来,也不能作为今后生活的指导。我们007er的口号,“人至践则无敌”非常到位,多做,多行动,多体验,多尝试,在这个时代格外重要,不怕不行,不怕失败,多看行动说明书,把一件事做透,是这个时代,无论你年龄在哪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但如何验证呢?我们可以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改为大胆尝试、认真求证,验证一个道理或一个准则或一种说法,就确认一个、储存一个,在心里给予背书。这个方法可以是通用的,做人做事,工作和投资都可以使用。
比如吴军老师说个人投资应该定投一些股票指数基金,而不是听消息投某个股票。这个道理听起来不错,但有几个人能这样去做呢?这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等待,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你能等得起吗?
再比如像李笑来老师说的,投资的钱,必须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都不用的钱,有可能全部赔光。这个观点你能认可吗?你敢认可吗?你敢试一试吗?我想多数人道理也许认同,但不敢试的。这要求太高了啊,这一道选择题,貌似简单,却是人生最难的选择题,这一道题是一条巨大的鸿沟,把人与人之间,少数人与大部分人分开了。这就是投资为何那么难?因为它穿越了所有的人性,普通人很难逃脱它的诱惑与陷阱。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沉淀成为记忆,但每一代人都毫无例外地重新学习,验证,同时还要进行新的探索。在这个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中,个人的投入与感悟是至关重要的,记得北大钱理群教授说过,无论是玩乐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all in,全情投入,把自己所有的全部放进去,心无旁骛,唯有这样才能体会到投入带来的“心流”感觉,体验生命的高峰。这种状态与感觉是每个人生命中都应该有的,如果一次都没有,那就是枉来人世一趟,至于你是经常有还是偶尔为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
人很小或者年少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一点知识 ,没有实践的机会,只能做些小概率的瞎搞乱撞,而到了中年阶段,知识和道理开始丰富了,这时的惰性又开始长大,冲劲少了。因此,年少无知时读书学习和年长时的继续学习,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和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后来长达几十年的实践与验证,才有我们人生不断积累的财富。这也是我写完这篇作业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