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随团出行旅游,省心倒是省心了,但缺憾也不老少。每到一处,总是紧紧张张,匆匆忙忙,该看的,想看的,难以尽兴,浅尝辄止,完全是到此一游,走马观花的节奏。所以近年来一有机会,便自驾出行,以达到深度游的效果。
凡事都要自己操心,自己计划,是自驾游的短板。比如说,要先在网上做功课,确定出行路线,在哪吃,在哪住,去哪玩,都得一一考察好。相比跟团游,着实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和心思。
如果把旅行与做了一辈子的新闻工作类比,竟发现跟团游和自驾游,似乎属于两种不同的新闻体裁。前者如消息,简洁减短,走马观马,不求细节;后者如专题报道,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可以细细品,慢慢看,前世今生,无不在探究中。
两种方式,两种结果,如果可以选择,我当然会选择后者。因为只有深度旅行,才能满足一个人,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从旅行品质上来说,更会令人轻松惬意,收获多多。
还好,有了网络,有了智能手机,让一切都成为可能,出门在外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少。
4月13日,从定远出发,GPS定位至凤阳县城东侧的明中都鼓楼,不到70公里的距离,GPS任意选择路线,省道、国道交叉行进。
一个多小时后,在语音小妮喋喋不休的引导下,我们驶进一条窄窄的巷子,——火巷南路。隔着近处一排排矮小破旧、又零乱的老房子,高高的明中z都鼓楼已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近是近了,却因为地形零乱,一时找不到靠近鼓楼的路线。可谓是,只能远观,不可近瞧也!
原来GPS也不是神,也有出错的时候,驶进火巷路不久,才发现,这是一条单行线,竟与对面来车撞了个满怀。
驾车的是位美女,她摇下车窗,打着手势,退回去,退回去。
一时间,交通有点堵塞,美女后面又来了几辆车,我们的车成了众矢之的。
巷子本来就窄,一边还是停车位,无奈,只好艰难的后退。
好在退了几十米后,正好有一处临时停车场,便顺势倒车进去。
说是停车场,其实是一处小小的院落,四周全是多层高的旧楼,地面空间狭小,只能停放五、六辆轿车。
应该说,凤阳人还是会做生意的,这一处停车小院,与明中z都鼓楼近在咫尺,显然是在收获着近水楼台的福利。
其他近处的小院,门口也挂着“停车场”的招牌,可见凡景点附近,泊车的市场总是供大于求。
停下车,立马一身的轻松,信步走在巷子里,才真正有了深度游的感觉。
这里无疑是老城区,房子破旧不说,路的方向也不正,一会东南,一会西北,拐拐拉拉的。道路两旁每隔几排房舍,就会有一条条细长的胡同,胡同的纵深处,又是一排排低矮的房子。
很快,我发现了这条巷子的特征,原来是一条算s命街,因为每隔一段,便有不同的算s命招牌,挂在门檐或电线杆上。
在靠近朱z元璋的中z都鼓楼附近,竟然冒出来这么多以算z命为营生的人群,冥冥之中,不知现实与历史,是否存在着某种契合?
来不及细想,火巷已走到尽头,稍稍右转,似柳暗花明一般,雄伟宏大的中z都鼓楼,就矗立在不远处。鼓楼台基的正面上方,朱z元璋的亲笔楷书赫然墙上,四个大字,“万w世根本”。
一阵惊喜,便顾不了许多,立刻举起相机,一阵狂拍。
不过说实话,虽然朱重八先生写下这四个大字时,一定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字的确一般。当然,这也符合朱先生的文化背景,人家从小放牛娃出身,能写成这个程度已经算不错了。
凤阳的景点收费规定很人性化,持身份证65岁免票,60岁半票,我与先生又一次享受到了社会的福利。
当然重要的不是门票的价钱,而是这座建于六百多年前的鼓楼,是我喜欢的风格,历史的沧桑感渗透在每一块墙砖之中。岁月,是一分一秒积累而成的,不能速成,没有捷径,无论那些仿古的建筑建造得多么形似,但厚重与年代感,却是模仿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