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没事干的时候,我会忍不住一条条地翻自己的朋友圈,从现在一直翻到几年前,发现朋友圈最早的第一条状态,评论点赞的人早已物是人非。
原来人一直往前走,朋友圈给你点赞的人也换了一波又一波,有些你还记得细枝末节的,有些你早已叫不出名字。
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这首陈奕迅的《最佳损友》,唱出了心酸。我记得多年前,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姐妹,两个人从小学玩到高中,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情。
相约过一起起个大早,然后去晨跑减肥;
一起骑单车,在田野里摘花采草,留下很丑的自拍;
彼此生日互相提醒,不送礼物会生气不开心;
甚至对方有了新的朋友,莫名其妙地也会吃醋;
总觉得自己是她天长地久的搭档,就连彼此结婚都预留了伴娘位置……
这样的闺蜜情,当然在朋友圈底下也是要互相点赞、评论一番的,有时候还故意发一条只允许对方可见的朋友圈,下面全是一来一往的评论互动。
可后来,上大学了,课业多了,一不小心又毕业了,便开始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事情忙,她去了离我1000公里远的工作,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喜欢对象,这些都是我跟她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时才知道的。
而关于彼此的朋友圈,我开启了三天可见,她的动态也变得若有若无,有时候刷到了,在输入框里打下了一串文字,最后还是删了,默默点了个赞,表示自己来过。
但心里的那份在乎,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了。
02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流动的,有人进来就会有人出去。
学生时代给你点赞的是同学,工作了给你点赞的是同事,如果你辞职换了家公司,你会发现点赞的人立刻又换了一批。
这种具有时效性的点赞之交,在成年人之间很流行,毕竟大家只要维持好外部的体面,还是可以装作彼此很友好的。
几天前,部门一个同事递了离职信,大家说好了一起去为她送行。饭吃的很开心,餐厅环境也很好,我们恰逢其时的留了几张部门合影,心照不宣的发了朋友圈,表示来日方长,江湖再见云云。
几天后,不小心点开了对方的朋友圈,发现关于旧公司旧同事的朋友圈全已删尽,再也找不到痕迹,仿佛大家从来都没有认识过。
这种前后的反差,来的太快,反而心里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感觉,名字叫别扭。
原来,一个人要往前走,必然伴随朋友圈的变化。有些人,每离开一个旧圈子时,都会开始删朋友圈,这种行为,是跟过去的人说再见的表示,也是让自己向前走,踏上新圈子的证明。
反正,都离开旧圈子了,朋友圈保留着也没意思。当然,点赞与评论互动也就更少了,毕竟成年人之间的体面,并不需要多说一句。
03
我最早使用微信朋友圈之时,是在高中,那时候玩的人很少,自然好友也不多,可以随意发着不开心的状态和遇到的各种奇葩事件。
可随着年岁渐渐增加,微信通讯录越来越多的同学、同事、同行,加好友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备注姓名和设置分组,然后每发一条朋友圈时,我都会刻意检查一下所选分组是否正确。
毕竟大家都想拥有美丽的外表,有趣的灵魂,可以和他人讲述自己生活得多么棒,多么充实,而不是把自己的隐私过多的暴露在外人面前,让朋友看到你的傻X式自拍,领导看到你天天加班,各种吐槽苦不堪言,展示自己狼狈、糟糕的一面。
以上一系列发朋友圈的“骚操作”,六个字概括,可能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而这份演技,其实也证明了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因为要维持体面,要维持友好,脆弱的点赞之交也要小心翼翼的维护,否则破碎了,姿态也不好看了。
因此,所谓成长,也许就是不断的换圈子生活,一个又一个圈子的更新替代,一批又一批给你点赞评论的人,离开了又进来,不断地重复。
那些不常联系的、散落在天涯的人,安然躺在我的朋友圈里,渐渐变成透明人。当然,对于他们而言,我也在渐渐变成透明人。
就像大鱼海棠里说的,世界上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条大鱼,在遨游于海洋的一生中,偶尔有人与你结伴而行,有时你会一个人独自前行。
与其纠结,不如释怀,只要相互陪伴过一段旅程,就是彼此最大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