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的,是我虽然不认同,但也不否认这个礼节。凡事存在,即有其必要性。
不否认“叫人”,是因为中国是集体主义社会,即使到了今天,大家庭结构逐渐被小家庭结构取代,大家庭之间仍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叫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是维系关系的一种手段。
不认同,是因为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这个礼节,除了礼节本身,并没有教会孩子什么。
如果孩子不叫人你接受不了,不妨问问自己,影响了你什么?大概率地,答案都是:你失了面子。
叫人与否是孩子的事。你的情绪,是你自己的事。
因为我家庭的小三角形结构,与我的面子相比,我更在乎孩子对亲情的理解和对大家庭成员的了解与内心的亲近。
我更喜欢在平时给儿子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是怎样和这个长辈相处的,他/她的个性如何,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何他/她在我心里如此重要,为何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够在心里给他/她留出一席之地。
与强迫他叫人相比,我更希望在他心里形成关于这个长辈的丰满形象,慢慢地让他了解何为血缘,何为亲情,让他学习去敬爱这个长辈。而这种爱是发自内心,非流于表面。
借用我儿子的话:我叫他,不代表我喜欢他;我不叫他,也不代表我不喜欢他;这些礼节我早晚都能学会,只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