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实话说这算是我看完的第二部日本作家写的小说。第一本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
喜欢文学,却一直未曾涉猎日本的文学作品。是的,文学,不是轻小说等轻松向文字。因为听说,极富有阴郁色彩。
文学给我的触动会留存很久很久,以至于我不敢过于极端。
小学时看了《呼啸山庄》,绝对堪称童年阴影。太直白的悲伤和憎恶,整个人读着像沉溺在最深最黑的海床之下,连呼吸都感到痛苦。在那之后我甚至再也不敢提到这四个字,也是近些年才慢慢改变,不再矢口不提。
但自此之后我就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砌——空洞的好像没有一滴水的海绵,硬邦邦的没有呼吸。
你我为之笑,为之哭,为其中的人物悲伤和欢乐,这种生活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地球之外的平行宇宙,是格外富有魅力的存在。
因此我纵然有几年沉迷于网络小说,别人口中的糟粕,我也没有后悔过。因为其中的有些作品,有些文字,可能只是那一段,那一句,直击了我的灵魂。而那过电的一击,就是我阅读文字的全部意义。
这次阅读《挪威的森林》,是对我的接受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出其不意又别有风味。
起初看了第一章《永远记住我》。我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迷糊糊。因为是译作,自然会有些晦涩之处。况且一入篇就飘来的莫名的阴郁令我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既然已经下定决心看完,就自然不会放弃。
慢慢地渐入佳境,开始有看的欲望。当然,很多人说不喜欢,很不理解,甚至很反感。因为这本书里面几乎严丝合缝充斥着的所有都是阴翳。这种感觉,很像是身在一片绿的涨眼的葱茏森林里,每一篇树叶密密的盘踞在高高的头顶。孤身一人,面对着身旁的阴凉。久久伫立。一群树木,一个人形。
第一章,主角渡边在飞往德国的航班下机之后,感到难受,深深的蹲下捂着脸颊。他的痛苦从内心深处伸出了一只手,攥着他的思绪。他回想到了1969年的秋天。快满20岁的自己。十八载沧桑剧变。蹉跎的岁月,离去的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还有——记忆中的漂亮女孩。她曾经那样郑重的对自己说:
“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渡边在十八年后终于懂得,没有什么是永远的。而可怕的是,漂亮女孩——直子,可能在那时就领悟到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她才如此强调这一点。
“想到这里,我就悲哀得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的。”
接下来从第二章起,渡边开始了追随过去时间轴的追忆。渡边和“敢死队”,永泽,初美,当然还有那些和他有过纠葛的女子:直子,绿子,玲子。还有一个一直存在却早已消亡的人——木月。
“敢死队”可以说是整本小说里最正常的一个人。他为了梦想来到东京求学,学自己最喜欢的地理。他是一个很淳朴的人。早起一定要放广播做早操;因为洁癖把整个宿舍整理得井井有条,简直不像个男寝。说到其他都很正常,一旦谈及地理就结巴。他就是这样一个对爱的东西爱到如此程度的人。他不参与其他男生乱七八糟的活动。他只是一心求学。但是啊,他的行为正因为太正常,反而令人发笑。渡边和那些女孩在一起时,总会谈到“敢死队”,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笑点。
“不过说心里话,我真不忍心把他作为笑料。他出生在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是家里不无迂腐的第三个男孩儿。况且,他只是想绘地图——那是他可怜巴巴的人生中一点可怜巴巴的追求。谁有资格来加以嘲笑呢?”渡边会这样想。
是啊,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嘲笑世界上所有的“敢死队”呢?
永泽正相反。他是一个天才人物。敢于对自己狠。这种人总会成大事。他只读死了三十年以上的作者的书,因为他说,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是浪费他的时间。
“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乡巴佬,小市民才那样。有识之士不会如法炮制,取羞于人。明白吗,渡边君?这宿舍院里,多少算是有识之士的,唯独我和你。其余全是一堆废纸屑!”这就是永泽。令我想到了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等天才,都是自傲非凡的。然而他们就是有自傲的资本。
永泽是极度放荡的。他不在乎,别人也不介意他的放荡不羁。但是有一个女孩一直默默等着他——初美。她是一个气度出众的女孩,令人感到由衷的温暖。可惜,她不该爱上永泽。永泽永远不会停下他起飞的步伐。他永远也不会想到身后有这样一个姑娘。果然。永泽后来出国,初美嫁人,两年后自杀。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当”。这就是永泽。从这句话里,我瞥见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灵魂。
木月是渡边高中时的伙伴,是他唯一真心的朋友。但是他在17岁时选择自己结束了生命。他是如何想的,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且开朗。但也许他也有着自己的悲伤,却从不表露。最终留下了悲伤的渡边和直子——直子是木月的女朋友。
说起来。很多人拿直子和绿子对比。有抑郁症的直子,优雅悲伤时时萦绕。活泼的绿子,开放到令人咋舌。他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自己很突出的缺陷。但是,他们都有自己迷人的一面。直子是渡边最初的幻想,他们有在一起。也许直子是渡边的责任,也是心目中女神一样的存在。但是绿子不同,是她主动追求的渡边。也许到了最后,她的赤诚给了黑暗中的渡边一束光,让他找到了现实世界的触感。他最终选择了绿子,也许又没有。
但是,直子还是死了。
渡边在悲痛之后选择离开,选择独自旅行。几乎与世隔绝,如同行尸走肉。没和任何人告别——包括绿子。
全书接近尾声。直子在疗养院的朋友兼室友——玲子也出院了。她和渡边做了一次。这一次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最初的我。也许他们都各自把对方看成了已故的直子。
直到这里,我感受到的还全然是消极。这也是很多人抨击此书的原因——毕竟,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抑郁症,也无法理解书中几乎人人抑郁自杀的情况和糟糕的男女关系。
但当看到全书结尾,我终于释然,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给绿子打去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话,有满肚子话要说,有满肚子非说不可的话。整个世界上除了她别无他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默然不语,久久的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时间里,我一直合着双眼,把额头顶在电话亭玻璃上,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
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哪里?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的呼唤着绿子。”
人总要向前看。所有人。无论是失去亲人爱人朋友,还是遭受了怎样的打击。渡边,也许在这一刻,终于没有纠结,没有彷徨,没有苦痛,心中只有绿子。
那个他说喜欢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的绿子。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喜欢你”的绿子。
曾经感慨“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渡边,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你在那年夏天放出的萤火虫,朝夜幕中伸出手,这次,指尖终于触到了那小小的光点了吧?
希望所有人都幸福。
去寻找那种像抱着春天的小熊在长满三叶草的山坡上咕噜咕噜打滚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