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汉、祁同伟,这两个字相信如今,很少有人没有听过。然而,他们的故事与结局,在现实中既是真实也是同样令人痛心。
如今的社会,人们已经明显的感觉到阶级固化的严重性。穷人的后代很大程度上还是穷人,富人的后代,再差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必须正视,无法逃避的社会现象。然而,从农村、偏远山村、乡村,培养出一个成功、健康的孩子,到底有多难?
答案是,这比中彩票大奖的几率还要低!在农村的孩子,唯一能走出他们偏远、落后地区的方法只有:读书和学习。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条路,没有退路,也无其余途径可选。为什么?在这里,读书的成本最低,也是通向成功最快的捷径。他们的父母没有足够的钱照顾孩子的兴趣,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如何让孩子们有饭吃,能吃饱,怎样穿暖,如何生存的问题上。对于他们,没有城里孩子更多地选择与机会。城里孩子,读书不一定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他们可以学钢琴、学舞蹈,成为钢琴家、舞蹈家。可农村里的孩子,他们没有。
可是就连这最廉价的成功方法,成功之路,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庭也无法满足,也无经济来源支持。整日为生存劳累奔波的他们,怎会有多余的钱财,供孩子上学,即便是那低得不能再低的一学期几百元。
然而另一现实问题是:真的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读书吗?我看未必。为何会出现班级排名、年纪排名!而一个学校,最终真的能够进入省城、大城市里再继续读书的,不过只是那年纪前几个。或许一两个,或许一个也不能。并且,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教育资源,也是严重的落后与不足。这样环境下的孩子,能够在学业上有突出成就吗?恐怕少之又少。
再一严重问题,也是根源问题:家庭的思想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些孩子的父母,本就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他们恐怕唯一超前一点的思维无非就是:多读书。然而当孩子产生疑问时,他们只能含糊其辞,无法解释。
每天为了生活劳累奔波,闲暇时光也是用来及时享乐。这难免在孩子的观念与认知中,也深深地注入了这种思想。穷的环境,穷的身世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人思维,穷人观念,这才会穷一辈子,落魄一辈子。
可除了教育水平与思想观念两重大山压着这些孩子们外,还有另外一座大山也不可忽略——所处的环境因素。从小农村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无非是落后与艰苦的。周围人、周围环境,都是如此一般。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劳累奔波。可年幼的他们,又怎么忍心不为家里人分担。每天无休止地干活,劳作,为的只是活命。而疲惫四肢的背后,又怎能撑起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呢?繁重的家务,早已使得这些孩子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能够静心学习了。
那一两个能够走出山谷,在大城市拥有一片未来的孩子们呢?赵德汉、祁同伟,无疑是他们最为真实的写照。在他们的教育观、人生观中,并没有形成或拥有足够多正确的观念。根深蒂固,旧的,错误的想法与观念,最终会极容易将他们拖入毁灭的火坑。他们输掉的,就是家庭、环境与身世。他们恨只能是自己没有一个“好”的爸爸和妈妈。
这一问题,已经开始被大众广泛关注。捐书,捐赠衣物,这些行为有增无减。可这表明看上去十分有爱与温暖的行为,背后却是一片苦楚。有谁真正思考过,现如今接受他们捐赠的孩子们,多年后,他们的孩子是否也需要被援助?
怎样去改变他们?怎样去从根源上拉他们一把?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社会与国家的扶持和帮助固然少不了。可是最最要的还是:需要那些孩子们自己拥有一颗强大、坚忍、积极向上,想要逃离阶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