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提醒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不要将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强加于他人,也可以理解为不要轻易地给别人提那些连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建议。
在我家常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老公过来请教问题,正好又是我比较擅长的领域,我都会提出建议,最后告诉他如何去做。
但这样真的就好么?后来我发现,但凡我提供的建议出现问题,未能解决当下问题,老公虽不责怪,相处关系也会坏坏的。
直到听了这本《高绩效教练》我才发觉,是因为给到了他人建议的同时,这件事情的责任感也就相对应转移到提出建议的人身上。
再比如同事之间,你好心帮同事解决问题提供了建议,如果事情未完成,则你和同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虽然对方嘴上不说,但也一定心存芥蒂。
给别人提建议时需要谨慎,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背景都不同,我们的经验和观点可能并不适用于他人。
这就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轻易地给别人提建议。似乎这是一种关心他人、展现自己智慧的方式,然而,其中蕴含的风险和弊端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图片
《高绩效教练》一书中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现象。
本书作者惠特默博士在二战后办了一家体育俱乐部。
在俱乐部开设有网球、滑雪,开赛车等等。
结果,他在这个体育俱乐部里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时候他的俱乐部里边的网球教练不够多了,人手不够了怎么办呢?
滑雪教练有多的,他就请那个滑雪教练,帮帮来带一下网球课。
前提是滑雪教练并不懂网球,但是迫于工作关系,也会硬着头皮去授课。
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滑雪教练本不会网球,却教出了比专业网球教练更出色的学员。
滑雪教练由于不懂网球,只能让学员自己去感受、去调整。
滑雪教练因为他不会,所以他的办法就是让学员自己感知刚才打的怎么样?
学员属于自我修正状态,感觉腰上的劲好像不太够,自己反思调整你调整怎么能够把这个力发出来,调整完了再打。
结果,学员在自我摸索中不断进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而网球教练因为专业,会指出学员动作的各种错误并加以纠正。
可以设想一下,那个整天被人盯在旁边不断地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这样的那个的选手打球有劲吗?
而自己在体会,说我应该怎么摆动,这个我应该怎么调整的那个人,他的责任感在谁的身上?
所以我们给的建议未必是对方想要的答案。
图片
首先,当我们给别人提建议时,无形之中就承担了一份责任。一旦对方依照我们的建议行事,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遭遇了负面的结果,我们很可能会被问责。
其次,每个人的经历、性格、处境都各不相同,我们所认为的“良方”,对于他人来说未必适用。
就如同一个治病的药方,对甲可能药到病除,对乙却可能毫无作用,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再者,聪明的人通常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道路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的建议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多余的干扰。
而对于那些思维较为僵化或者固执的人,无论我们的建议多么中肯和有益,他们也很难听得进去,甚至可能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例子:朋友在职业选择上犹豫不决,我们热心地给出建议,然而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朋友心中难免会有一丝埋怨;
或者亲人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我们自以为是的指点,却未能改变局面,反而让关系变得有些尴尬。
不要轻易给别人提建议,这并非是冷漠和自私,而是一种尊重和智慧。
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去从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经验,去成长和进步。
我们反而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和完善上,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他人需要倾听和陪伴时,给予温暖的支持;当他人主动寻求建议时,再谨慎、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就如莫言老师讲的: “不要去给人提建议,不要去给亲戚朋友出谋划策;对了,别人不会感激你;错了,反而全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