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今年北京文科状元的一席话刷屏了,接受采访时这位耿直boy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虽然让人不愿直面,但确实给我们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我们老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不幸的是,你出生的地址,就已经构成了千差万别的起跑线差距。
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农村——这条不仅是鄙视链,更是真真切切的阶层食物链
连高考试题都隐含了阶层鄙视——“共享单车”,这个二三线以下城市居民尚且不知为何物的东西,也赫然出现在了2017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考题之上。我想问问,对于经济还不发达的县城甚至农村,他们甚至都享受不到这样的公共服务,这样的试题对于他们公平吗?标榜公平的高考题目也是不公平的!
让我大跌眼睛的是今年河南的高考分数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争取了那么多年,今年录取分数终于降了,我想起我高考时,580多分一本线,600多分才能勉强读郑大,三本招生分数都要500来分,不仅外省在河南的招生人数少,自己本省的院校也丝毫没有优惠政策,教育大省,人口大省,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所有人都涌向极个别几所升学率高的学校,一个班多达100多人,每周一小考,月月一大考,那是我多年后回想都不寒而栗的噩梦,很多年过去了,我某段时间压力大时还会梦到我又重新回去高考!
我想起表哥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他依靠不了父母,就只能靠自己,只有努力到达中层阶级,他孩子未来在他基础上才能更上一个阶层!没有伞的孩子怎么办呢?只有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