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休假,大部分时间都被扔到医院里。没有看书,也没有听东西。只是想刻意放松放空一下自己。
人一旦放空下开,思绪就会四处游走。从医院出来打车,在医院门口鱼贯而入排队的出租车眨眼间到了眼前。本可以开门就上,但忽然想到哪本书上曾说过,排队等活的出租车的时间成本高于路上随意拦截的出租车时间成本。因我家距这实在太近,就是个起步价,委实不好意思上车。
虽然,我们这个小城市出租车还不至于等的时间有多长,但即使停留10分钟也是时间啊。于是,我眺望车尾,正看到有个车刚驶进队伍,我立马向那辆车走去。
上了车,司机很诧异问我,我说明了原因。他憨厚笑着说,这没什么,拉短途也很正常。这医院比火车站快。等10多分钟就能走了。
路上,闲聊司机师傅说活不好,到现在200块还没跑到。我说,你们能直播么?
“能啊,我也看有人直播。但我嘴笨,你看,咱俩聊天唠嗑可以,但直播真不知说啥。”司机师傅羞涩地笑了笑。
“那你就把手机那边当做你哥们,或朋友。和他们聊呗。”
“都不知说什么。”
“什么都聊呗。譬如从坐进车里开说,到哪了,接没接到活,或中午有没有时间吃饭之类的。想说啥就说啥,生活化,接地气就行。”
“也是啊,回头试试。谢谢啦。”
给别人建议,假如我站在圈外或是受众群体,我希望的心理学读书会应该怎样呢?
时间,内容,形式,有没有创新的可能?如果我是路过的群体,被吸引的当然是选的书目,线上讨论形式本就吸引人,但主要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书。既能“被动”读“专业”方面书籍,还能拓宽知识面,怎么看,都是吸引人的。
那么怎么才能让老会员感到新颖有活力?那就得变更形式。怎么变更,什么形式才能提高群体的参与度,满意度?一方面为提高专业度,精读专业性强的书籍。同时避免视觉,感觉疲劳,每周穿插泛读轻松的、大家喜欢的书目,共同讨论。当然,或许电影也可。
越想越远,还是细化,具体到细节。先整理书单,让大家推荐,共读“自己”选的书目,是不参与度能提高呢?
先写个简单文案进行征集看看:
新年新气象,2020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三七会心理学工作人员要吐故纳新,不仅要创新读书模式,还要征集2021年新书单啦!
2021年,您对我们有何要求,请写下来,或您有想读的书,自己却没时间或没动力读下去的,那么请来我们三七会心理学读书会,让我们去帮您共同完成您的读书愿景吧。
1. 萍海临风
《恰如其分的自尊》——精读
《象与骑象人》——精读
《情感勒索》——泛读
《肖申克的救赎》——泛读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