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有个怪规矩:谁家办喜事,得在院门口摆一盘沾了蜜的桂花糕,不然准会出岔子——不是红绸子被风刮跑,就是喜酒突然变酸。这事全因镇上藏着个“偷喜贼”。
偷喜贼不是人,是块巴掌大的青石精,住在镇东老槐树底下。它不偷金银,不偷吃食,就偷“喜气”——新婚夫妇对视的笑、老人给晚辈塞红包的暖、孩子们追着花轿跑的闹,全被它悄悄收进石缝里存着。
有年冬天,镇上木匠阿树要娶绣娘阿桃。阿树穷,凑不齐喜糕的蜜,只能摆了盘白糕。青石精夜里来,没尝到甜味,竟偷走了阿桃的嫁衣——那嫁衣上绣满了桃花,藏着阿桃攒了三年的欢喜。
第二天一早,阿桃急得哭红了眼。阿树没恼,拿着凿子去了老槐树下,对着青石精住的石头说:“我知道是你拿的。我虽没蜜,但我给你雕个家,你把喜气还我们,以后每年都给你雕新花样,成不?”
青石精从没听过这般商量的话,它偷喜气,原是因为石头冰凉,存点暖意好过冬。它悄悄把嫁衣送回,还从石缝里倒出一捧亮晶晶的“喜珠”——那是攒了几十年的欢喜凝结的。阿桃把喜珠缝进嫁衣,那桃花竟像活了似的,在冬日里透着粉润的光。
婚礼当天,没摆蜜糕,可喜气却比谁家都浓。青石精蹲在房梁上,看着阿树阿桃相视而笑,忽然觉得,不用偷,这样的暖意也能渗进石头里。
打那以后,青石镇的规矩改了:办喜事不用摆蜜糕,只要新人对着老槐树说句心里话,青石精就会来沾沾喜气,还会悄悄送点小福气——或是让喜糖更甜,或是让红烛燃得更久。而阿树,每年都给老槐树下的青石精雕个小摆件,有兔子、有喜鹊,全是热热闹闹的模样。
后来有人说,青石精的石缝里,再也存不住喜珠了——因为青石镇的喜气太多,早把它这块凉石头,捂得暖烘烘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