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镇外的老槐树下,卧着块半人高的青石,石面光溜溜的,像被人打磨过。镇上的樵夫王二每次砍柴路过,总爱坐在上面歇脚,有时还会把带的干粮掰一小块放在石上——他听老人说,万物有灵,该敬着些。
那年冬天来得早,鹅毛大雪连下了三日,王二家的屋顶被压塌了一角,妻子又染了风寒,家里的积蓄很快见了底。眼看年关将近,王二愁得睡不着,半夜披衣出门,竟见老槐树下的青石泛着淡淡的白光。
他走近一看,石缝里嵌着个布包,打开竟是满满一包碎银子,还有张字条,墨迹像是才干的:“三年干粮恩,一报解急难。”王二又惊又喜,用这些银子修了屋顶,请了郎中,一家安稳过了年。
开春后,王二再去老槐树下,青石却不见了,只留下个深深的石坑。有个云游的老道路过,听说这事便说:“那青石原是山神座下的镇山石,修行千年才有了灵性,你三年敬它,它便以千年修行换你一时安稳,如今怕是回山复命去了。”
后来,王二总在那石坑处种些花草,每逢初一十五,还会去烧柱香。镇上的人都说,心善的人,连石头都会帮衬呢。
王二的日子渐渐安稳,可心里总记挂着那块青石。他常对着石坑发呆,有时会絮絮叨叨说些家常,像是青石还在时那样。
这年秋天,镇上突然闹起了蝗灾,田地里的庄稼被啃得只剩光秃秃的秸秆,家家户户都愁眉不展。王二看着自家半亩地的玉米秆,蹲在田埂上唉声叹气,忽然听见脚边传来细碎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那石坑里竟冒出了几株嫩绿的芽,芽尖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他起初没在意,只当是风吹来的草籽,可过了几日再去看,那芽竟长得比人还高,枝桠上挂满了饱满的豆荚,金黄饱满,看着就喜人。
更奇的是,只要有人站在石坑边念叨“青石青石,救救命吧”,那些豆荚便会“啪”地裂开,滚出圆滚滚的豆子。这些豆子煮着吃又面又甜,磨成粉还能做饼,镇上的人靠着这些豆子,竟熬过了蝗灾最苦的日子。
开春后,那些豆藤自己枯了,石坑里却多了层厚厚的黑土。王二试着在里面撒了些麦种,不过半月就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比别处的庄稼长得旺实好几倍。
有回夜里,王二做了个梦,梦见块泛着白光的青石对他说:“我虽回山复命,却留了点灵息在这坑底,往后这地便叫‘报恩田’,护着心善的人不愁吃喝。”
第二天醒来,王二跑到石坑边一看,果然见那黑土上冒出了层薄薄的白霜,太阳一晒便化了,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打那以后,青石镇的人都学着王二行善事,有人帮邻里挑水,有人给乞讨的人递干粮。而那“报恩田”里的庄稼,一年比一年长得好,镇上再没闹过饥荒。
老人们说,青石虽走了,可它把“善有善报”的理儿,种进了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