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每天n多次告诉自己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啦,早点完成,留点喘息的空间不好吗?
可尽管每天在懊恼,在追悔,在责怪自己,怎么就做不到你比别人差什么呢?为什么要拖延?行动起来吧!
但当你要完成那一件事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拖到deadline。
最近一个礼拜我的日更文每次完成的都非常晚,甚至是压点完成。
大概晚上10:30会构思今天更文写什么主题呢,脑子不自觉的回忆一遍今天从早到晚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感。
在回忆过程中不断的在筛选甄别,做出最后的判断,要写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表达出来有什么意义和我有什么关系,能带给大家什么启发?
这个过程差不多要用10分钟时间。接下来确定主题之后就要开始动笔,随着大脑中的框架写出文章的骨肉部分。
当用到某一个金句时自己阐述的不够完整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跑去网页搜索搜索的过程中,东点一下西点一下,竟不知不觉的浪费掉了时间。
前天跟一位以前一起在社群学习的老铁沟通这个问题,他给我提的建议是不要用别人的金句,当你想不起来或者阐述不完整的时候,可以尝试自己写金句或者自己写一段话,能把这个意思概括到精准一些即可。
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精炼语言的能力。
尽管谈过话之后我心里有所获得,可昨天的文章依然完成的很晚,心里总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没关系,最后20分钟也能完成日更文。
我心里清楚地记得,鱼哥曾经说过你花20分钟写一篇文章和花40分钟写一篇有质量的文章是有区别的。
盲写只适合初级写作者,记流水账或者日记的形式也只适合初级写作者,当掌握了一些方法,入门了之后就要对自己有所要求,不要简单的写完一篇日更文就当完成了任务。
今天的文章稍微比昨天早一点点完成。原因是我对自己这种拖延完成作业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我基本上算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不懂为什么就在完成日更这件事情上每天要拖延。
经过这么久的摸索,反思和自责,自己对于拖延到最后完成作业的心理进行了分析。
第一是因为总认为自己20分钟语音口述就能完成日庚作业,为什么要提前那么久去准备呢?所以放松了写作的初心。
第二,对写作的质量没有要求,更本质上说对自己不负责任,把完成日更当作一项任务而没有当成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成长。
第三对时间的边界感太差。认为5分钟能完成微信沟通,关掉手机,认真写作业。结果完成微信沟通往往会多花一倍的时间。
类似这种小事的完成会把自己写日更文作业的时间压缩到很少,接下来就会选择匆忙的口述当天的作业,实则缺乏思考的凑数字而已。
…接下来我要戒掉自己这种deadline行为习惯。
首先从心理上告诉自己,早完成早轻松。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坚持才是考验自己毅力的最大挑战。
还要留心生活日常能当做写作的素材,或者给自己创建写作素材文件夹,列出自己的家人,热爱的事情,努力的目标这些素材进行方向写作练习。
最最重要的是说到做到,想到就行动,番茄中用起来,提高自己专注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减少分心,明确自己对时间,对任务的边界感,从而达到戒掉deadline的目标。
最近这种拖延行为其实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方面,很多数据分析和考勤报表我都会偏晚完成,被公司催了好几次交作业。
虽然我心里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问题,早或者晚只要完成就好了,其实这种方式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其实是为对自己拖延的借口和原谅。
我要戒掉deadline , 不给自己压线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