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问我:“妈妈,你有没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很讶异,女儿是家里的独生女,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是因为刚才我没控制好情绪打了她,所以她开始胡思乱想?又或许是我理解错了?于是我问女儿:“你怎么会想起问这个问题?”女儿说:“在学校玩游戏的时候,大家叫号码总是叫不到我,那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只是看着他们玩。”原来是我理解错了,我不禁笑了,问女儿:“你是因为玩游戏轮不到你而感到失落吗?”“是的。只是看着他们玩很无聊。”“嗯嗯,确实有点无聊呢。”“那如果我们对游戏的结果期望没有那么高,会不会不一样?”“或许我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现在这种状况?”“人生很多时候都会经历这样的失落,我们要学会去面对。”……一番对话后,女儿有点释然了。而我的思绪,却飘到了童年时代。
“我是多余的”这个想法曾经盘踞在我的脑海里很多年。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没上过学,父亲靠出苦力供我和哥哥上学,日子过得很拮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像女儿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开始捡废铁、上街卖菜挣钱了,也特别懂事地去帮爸爸妈妈干家里的农活。小时候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我在家里干活,哥哥在外面玩。我很不服气地跟妈妈争论:为什么哥哥不用干活?妈妈回答:因为他是男孩。“我是多余的”这个想法就这样悄悄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也就越发觉得父母每件事都很偏心。曾经我很生气地问我妈:有了儿子,你为什么还要生我?妈妈苦笑说我没良心。后来我才知道,妈妈生我那年刚刚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妈妈差点被拉去引产,她躲在玉米地里一天一夜才逃过一劫。长大后,尤其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有时候一想起妈妈躲在玉米地里的那个场景我就会泪流满面。妈妈没有读过书,生我那年才25岁,却有那么大的勇气只身跟命运抗争,连家人的支持都没有。每次想到这里,我对“我是多余的”这个想法就开始慢慢释怀,也更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现在二胎政策开放,很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我在学校辅导的那些孩子,很多在家里排行老大,他们经常倾诉父母偏心弟弟妹妹,而忽视了他们,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感到自己不被爱。我会告诉孩子们:“有时候被爸爸妈妈忽略确实很难过,多想想他们对你好的一面,快乐就会多一些。你们要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这样的话语也许只是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但愿他们长大以后也会和我一样重新去解读父母的偏爱。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不自觉地就对自己产生了一些错误的信念,开始懂点事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成和自己有关。所以小时候的我才会将父母的偏爱理解成是“我不够好”“我是多余的”。当我们长大成人,这些错误的信念如影随形地在我们生活中追随我们,真的很可怕。通过不断地去检视自己,去看见和承认自己内心里的错误信念,并承诺改变,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我是多余的”这样的一些错误信念只是幻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