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是由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安心写的。安心作为家庭教育领域内的标杆人物之一,她用十年时间,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和自我调整六个方面,深入剖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
这本书就是她分享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心得与体会。可以说是这本书是她十年来的倾心之作。接下来,我就与大家来分享我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的体会。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之不越界。
说到界限,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的是读小学时和同桌在课桌上划的三八线。有了一条线就好像把自己的区域保护了起来,谁也不能侵犯。有一种“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自由自主。
按书中的话说,界限,即存在,即人,它代表一个人的疆界所在。
然而,我们在与人相处中,却一不小心就踏进了别人的疆界而不自知。这样让我们与人沟通不畅,从而关系变得紧张。
尤其是对孩子,我们常常“贱踏“他们的疆界,用我们所谓的爱,越界剥夺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本该拥有的权利。
书中特别举例了我们中国式的越界,看你是否中招?
一、夹菜
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不管客人喜欢不喜欢就给客人夹菜。
二、尊老
很多人在“尊老“时,住往不顾及老人的意愿。老人好好地在过马路,你偏去扶他。
三、爱幼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
四、拉帮结派
开会时,不管别人意见如何,常用“我们”。
五、催婚
六、劝说
……
从以上情景中来看,我们都有过越界与被越界。
那我们到底如何保护自己的界限,又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呢?
作者说,不去侵犯,也不被侵犯。不侵犯,需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不被侵犯,需要内在的力量。
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对他人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做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孩子正在捣鼓他的坏玩具,几次尝试都未修好,而爸爸一着急一把抢过来帮他修,这时候孩子常常是很懊恼,很郁闷的。那是因为爸爸剥夺了孩子去探索、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其实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是很多孩子的渴望。
那我们如何不被越界呢?作者引用了她的老师许宜铭说的,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这要求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收回对他人的期侍,不把自己的力量交托出去。也就是说,当他人侵犯你的界限时,该为你的困扰需求甚至情绪负责任的人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主动去沟通的人。
比如说,你在看书,孩子在客厅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影响到你看书。你很恼火,想要对孩子发火。这时,从沟通的角度来说,你是“问题区”。这时你需要说出你的困扰,邀请对方,一起面对和解决。然后进行自我调整。而不是直接发火。
书中也提到,我们不要过多的去“打扰“孩子。那些我们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而不是孩子真正的感受。那些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过度保护”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缺乏信任。其实尊重与信任是养育孩子最好的土壤。
孩子即便受伤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书中用了作者小外甥女小满格的几件事举例说明孩子可以通过表达和倾诉、游戏和故事以及角色扮演进行自我调整。
不越界其实就是告诉我们, 作为父母,我们与其担心孩子不予成为孩子最好的支持者,充分地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做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和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