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六)

今天就开始返程了,本来以为会送去车站的,结果早上的时候说不去花之城的是不送的,参考之前成都的旅行,最后一天是随时接送的,这次以为花之城是自行游,之前他们花之城是集散中心,没明白啥意思,估计是我孤陋寡闻,今天早上才明白原来是这个意思。

看来如果跟团旅行的话很多事情还是提前具体了解下,这次我看有的旅客手里拿的行程安排内容比较详细,有的就是个大概,每个人的报团费用也不一样,这个可以理解,但同一个团的人保险费用不一样,是真搞不懂。所以,不管是自由游还是跟团游,都是需要提前做攻略的。

这趟旅途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有一家人准备去香格里拉的,结果从丽江坐车8小时又被拉回了昆明,第一站的导游没说这个事,回来时也没人说,都拉到半路了才有人打电话问具体情况,既然事情出了解决也行,但也为此扯皮了很久,最后也不知道咋弄得,不管处理的结果如何,但出这么个事,我想那家人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去。我们这一躺旅行,换了四个导游,据说云南这边是分站式带团。有利有弊,无从谈及。

说说旅游途中购物的感受,之前也有过一次跟团购物,之后感觉有的东西确实有点盲目消费,不过对于一些东西来说,也许钱花多了,但东西一直都是属于自己的,你会很珍视它,如果不是那个机会,或许一辈子也不能入手一件。

从旅游公司的角度而言,报团的费用在我们看来确实也不高,所以我们觉得也没多少,要是让购物不买就是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对于旅游公司而言,有顾客才有后面盈利,没有游客,哪来的市场呢?从这个方面考虑的话,这是属于他们的经营之道,只要你的脸皮够厚,心理够强大,你也可以纯玩,但可能对于旅游公司而言,这会让他们陷入收入减支出等于负盈利的沮丧。

从人性而言呢,个人觉得人都是利己的,小到旅者,导游,大到公司,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这部剧的情节,只是涉及人心的剧情人都很谨慎。旅者想通过这次旅游长见识,看风景,放松心情,导游需要业绩,需要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收入来养家糊口,旅游公司需要持续经营,需要给那些人提供就业的岗位,需要盈利。这之间怎么去衡量,谁是谁非?旅者不想买东西有错嘛,可能我来这之前并没有这份预算,也没打算添置什么物件?只是碍于进入那种环境,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绪,有人自愿而开心的买,有人忐忑不安的买。作为导游,他们有错嘛,直白的说他们的岗位性质本身带有销售性质,对于他们这就是工作,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上有老板,下有家属。但其实对于其他行业的纯销售人员,大家反而觉得好像卖东西也没什么。对于旅游公司来说,开公司就是赚钱,只是这种赚钱模式可能有种先斩后奏的感觉,搞得大家很不爽。要是旅行社直接一次性收够旅游费用,导游和旅者都没有那么大压力,但问题是为什么出现在我们视野的大部分都是低价报团,而很少有纯游玩的,具体因果估计这个旅游公司是最清楚的,不然也不可能现在的旅游公司都用低价吸引营销模式,我能想到的就是,人不会一下花很多钱去做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人在标准的范围去做一件事,会很平稳,而对于生意人来说,冷静的顾客,标准划一的盈利模式,是一件很有挑战和危险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钱可以花,量力而行,有时也可随心而行,也许以后你会后悔当时的冲动,但也有可能有一天你觉得当时的决定是值得的。不管选择那个,对与错不是概率问题,而是当时的心境、见识等决定,也正因为这些说不清因果,所以我们变成了现在的自己。现在的自己看曾经的自己,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和我们一个团的,有带着爸妈孩子出游的,也有好几个姐妹一起出来旅行的,也有老两口出来旅游的,哈哈,这次居然没见小两口出来的。

了解到导游这个职业大部分人360天都是在路上,车上,景区,作为一般人我们可能想去看看他们看的世界,但对于他们有的人来说这个职业确实很辛苦。但话有说回来,又有几个职业是轻松的,不都担负着一些东西。

交通类职业的人,他们的工作环境大多在交通工具上,是一种高危职业;销售类人员,哪里有市场他们就去那,在外侃侃而谈,在家可能沉默寡言;作为领导,站得高看的远摔的疼;一般职员,活多工资低还闹心,看,苍天可曾放过谁?

生而为人,来之不易,离之不舍,拿之为生,放之为憾。想和不想经历的,该和不该的,都会体验一遍,看似主动,实则被动。命,信与否?谁有能说的清呢?

遇事,对己,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