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深几许,
茶园吐新绿,
从初只为溪山好,
东坡挥毫留诗句。
氿上笼烟雨,
古窑烧紫玉,
云湖山水两相依,
江南水城里相遇,
来到宜兴遇见你,
剪一段时光做画笔
......”
一曲《我在宜兴遇见你》的歌谣唱出了宜兴的诗意和韵律。
在竹海茶园、云湖古窑中,我们遇见宜兴;在竹影诗瘦、满目葱翠中,我们于溪山烟雨深处,也想
剪一段时光做画笔,
画一间东坡草堂,
绘起东坡心中的“诗与远方”!
2018年,东坡书院讲堂
2018年初秋,浅歌细雨,我们和小伙伴们来到宜兴龙山,一众沿清泉石流处,踏龙山古道,拾溪而上,赏满目葱翠,闻溪流虫鸣。
宜兴龙山古道
宜兴,江南小城,古称荆邑、阳羡,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
她,也是苏轼心中的“诗与远方”,蜀山南麓,山林掩映处,东坡书院便坐落于此。
东坡书院的前身是一千多年前苏轼购田筑室的“东坡草堂”。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于是便有了东坡的草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度浮沉,走遍大半个中国,而唯有宜兴城,成了他梦回牵绕的“诗与远方”。
在苏轼最后离开海南,将返至宜兴的途中,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只是遗憾最终因身体原因没有再踏过江东。
“十年归梦寄西风,
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
要携此味过江东。”
一首《归宜兴留题竹西寺》道出了伟大诗人苏轼一生的坎坷和对将返至宜兴的喜悦之情。
遥想当年,苏轼在东坡草堂,看屋前海棠盛开,用他亲自采来的金沙江水,煮一壶阳羡茶。
茶的清香沁人心田,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