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常:过早那些事

一、

“过早”这个词好像是湖北的专属方言,由此衍生出了所谓的“过早文化”,尤以武汉为重。

过早,其实就是吃早饭的意思,你要问我为什么这么叫,我也不知道,我还纳闷为什么没有过午、过晚,一天三顿饭整整齐齐不好吗?

在我看来啊,过早的确是种文化。

据我个人观察与网络搜索,湖北人确重视过早一些。出去约玩一天,一般都从一起过早开始,而且喜欢户外过早,不拘一格。各种小吃店极其发达,生意兴隆,食客盈门。人们聚集在一起,边吃边喝,谈天说地,对于早餐的热衷丝毫不逊色于正餐。

先谈谈我自己的过早记忆吧。

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住地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上和我表弟从家走到学校要花半个小时。所以我们通常先在家门口附近买一碗红油小面,然后一边端着一边走去上学;有时候起来晚了,来不及买面,就匆匆拿几个包子在路上吃。

我们是真的不在乎站着还是坐着吃早餐的,反正人人练就了一手端着面的绝活。走在路上吃面,就像吃烤串一样自如。

当时我们小学门口还有买泡面的,流水线生产,现泡现开,端着就吃。依稀记得是小碗1.5元,大碗2元(当时一块钱还可以买四个包子,场面非常火爆,店门口,花坛附近,校门口到处都是或站着,或蹲着吃泡面的小学生。

还想坐?你能挤进去买到就不错了。几口吃完,校门大开,带着泡面的香味迎来新一天的学习。不过后来考虑到祖国花朵的身体健康,文具店老板的泡面业务被迫关闭了。

那时候还有一种速食早餐,叫做鸡蛋糕。在那种移动的小摊摊前,一个老爷爷右手拿起一缸调好的鸡蛋牛奶,在左手端着的小黑锅上画几个圈,那种酷似红太狼平底锅的小黑锅内部有很多蜂窝状的凹槽,鸡蛋牛奶便呈螺旋形丝滑般顺畅地依次入座。然后合上锅盖,在小火上烤,不消一会儿,香味便溢出来了,打开一看,那些凹槽变成了一个个凸起的小山包。一锅一般只够两三个人的份,所以我们这群嗷嗷待哺的小学生争先恐后地付账。

蒸好的鸡蛋糕圆圆滚滚,软软嫩嫩,Q弹可爱。真的,我有时候都舍不得吃,偷偷放进书包,课间饿了就往嘴里塞一两颗。真是越想越怀念了。如今偶尔也能见到这种买鸡蛋糕的,但无论是卖相还是口味,都不如记忆中的小摊做得好啊。


二、

我至今都觉得一中食堂的早餐实在是太咸了,特别是炸酱面,有时候实在吃不下去,搭配着AD钙勉强下肚。

记得高三那年,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去食堂吃饭,边做卷子边吃自己的自带干粮。我就不同了,我单纯就是不想去食堂。

有一个隔壁班的姐妹,她家对面几家早餐铺子开得特别早,于是我们一群不想去食堂的人一拍即合,请她来帮我们带早餐。(当然不止她一个早餐客)

于是她早上起来早一点,买了四五人份的炒面塞在书包里带到学校来,然后下早自习后就直接去她那取。为了不在教室留味与不打扰安心学习的同学,我们一行人站在阳台上边吃边聊天,一墙之隔的隔壁班也是同样的场景,脑袋一歪碰到了就会心一笑。而且我们必须快点吃,至少要在值日生回来倒垃圾之前消灭证据,值周班可是会检查垃圾桶的。

这种过早方法,有没有节省出去食堂的时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吃了这份早餐第一节课精神百倍,因为面很辣而且在外面吹了半天的凉风,早就清醒了。我还知道那位姐妹的书包已经不敢装书了。(笑)

现在还挺怀念一中的早餐的,至少量大便宜啊。害,人总是这样,当时不懂得珍惜,非要在外面瞎搞,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此条不隐射任何内容)


三、

就我个人来说,在秭归过早,选择有且不限于以下内容:包子,汤包,蒸饺,烧麦,三鲜面,红油小面,牛肉面,肥肠面,空心粉,湖南米粉,热干面,炸酱面,炒米粉,炒面,酱拌面,混沌,兰州拉面,刀削面,凉面,过桥米线,沙县小吃,偶尔搭配下酸奶,海带汤什么的。种类繁多,可以一个月不带重样的。(不过并不是雨露均沾)

如你所见,所列几乎都是面食,我简直太爱吃面了,写着写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而且每一个都可以拎出来长篇大论一番,以后单独写吧。

在我去过的别的地方,早餐面食基本是汤面,不像我们这很多不带汤的面,诸如热干面,炸酱面,酱拌空心粉之类的,但这些面是真的好吃啊。也有可能是我没有吃到吧,毕竟在学校的大多数早餐都是一个鸡蛋饼或者馒头包子了事。

去重庆玩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重庆小面和豌杂担担面,他们的辣味,不是那些仿制的重庆小面靠撒点辣椒而浮在表面的辣,而是仿佛这面条本身就自带辣味,调料完全融合在汤里,这才叫入了味,这样的汤才好喝。

同理,武汉热干面全国也是全国闻名了。本次疫情期间,有一张全国各地食物慰问武汉热干面的画,很多人看了觉得很感动。但我去武汉的时候,很遗憾没吃热干面,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武汉热干面是什么味道,不过据武汉上学的同学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各家店相差很大。这个有机会去考证一下。

个人觉得热干面真正的灵魂在于芝麻酱和麻油。有个B站up主测评了直播平台卖的武汉热干面。发现是速食的那种面,面饼跟方便面看上去是一样的,也没有芝麻酱,我觉得这就是没有灵魂的假热干面。

最后说一点想法。

每个地方自有它的特色早餐,你看尽管现在很多年连锁店开遍全国,滋味却是千差万别。所谓食不在繁巨,小吃小喝,有味则名。很多街头巷尾的小小店铺,往往藏着人间美味。

在武汉过早,坐着吃太普通,据说真正的武汉人,早晨手里稳稳端着一碗面,脚下健步如飞地去上班。可以说这是一种随心随性地生活态度,十分接地气,充满烟火气,不追求精致,又十分从容,就是简简单单的市民生活。普普通通的一天,就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打头。

朋友,疫情结束后,如果你来到湖北做客,我一定盛情邀请你:

去过早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