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前,我已帮女儿的作业签了字,可小家伙还在房间里没有准备洗漱,她在干嘛呢?
我走进女儿房间,她拿着书在写写画画,我很奇怪,问她干嘛呢?她说:预习啊!我没再说什么,走出了她的房间。
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过程都是这样的:预习;第二天听老师讲解;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便于理解;晚上回家完成一套作业。这种学习方式循环往复,期末再一次总复习,最后以考试的方式检测孩子的掌握情况。
每每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总有些教育者和家长大为光火,说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只会考试的机器,却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和专家。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像专家一样思考呢?
我们先看看专家是如何思考的?
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男主人公方圆看了看对方公司老总的眼睛,得出结论,说对方是糖尿病引起的眼肌麻痹,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这就是专家能做到的事,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
专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首先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非常丰富的背景知识。
还记得这张图吗?
背景知识就是长期记忆中的内容。
奥克兰大学工程学教授奥克利曾经是一名退伍女兵,她26岁从头开始学习数学,在学习前,她的数学基础几乎为零。她学习数学公式,会像学习新的外语单词一样做到流利,反复演练这个公式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用法,并在脑子里想象这个公式的新用法。
由此,专家们的长期记忆就像长在脑子里一样。
其次,专家们还能够准确调用长期记忆中的内容。
他们调用长期记忆中的内容时,能够见招拆招,达到行云流水的程度。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专家们长期记忆的储存方式与初学者不同。
有这样一个比较高手和初学者的实验:
让高手和初学者用很短的时间看一盘象棋,之后要求他们复盘。实验者观察到:初学者以区域分块复盘,从棋盘的一个角落移动到另一个角落;高手则是根据职能单元复盘,以棋子之间的关系(威胁或防守)分块。
专家们考虑的是深层结构。
最后,专家们知识迁移的能力非常强。
因为专家们考虑深层结构,他们能够把具体的事情抽象化,忽略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直接得到有用的信息。
总而言之,专家的思考优于初学者是因为他们不断的为长期记忆扩容,让很多知识和步骤达成自动化,为思考空间赢得更多的容量,便于自己更好的思考。
了解了专家的思考方式,如何让孩子像专家一样思考呢?
一、让孩子真正的理解。
奥克利说,如果你没有做不到流利,你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因此,足够的练习、运用和积累是必要的。
二、激发孩子的兴趣。
给孩子一些需要想象力的工作或作业,让他们乐在其中。对孩子的作业成果给予支持肯定和必要的启发。
特别要说明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初学者,让初学者像专家一样思考,这个期待本身并不太现实,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更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