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周]老子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

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章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

我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

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说,天下人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我这个伟大的“道”有什么护身的法宝呢?这就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这难道不是两层意思的内在联系吗?“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

四十章讲“弱者道之用”;四十三章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五十二章讲“守柔曰强”;四十五章讲“清静为天下正”,五十五章的“和”,六十一章的“牝常以静胜牡”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慈”的范围之内。

“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最高概括,而“慈”的另一个名词则是“无为”。“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用慈进攻可以得胜,退守则可以坚固。如果上天要救护谁,就用慈来保卫他。

“俭”的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五十九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与这里的“俭”是相同的含义。

俭即是啬。他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二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

六十一章讲“大邦者下流”;六十六章讲江海“善下”,都指不为天下先的意思。

这符合于“道”的原则。

总之,“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等“三宝”,是老子对于“道”和“德”的社会实践意义上的总结。老子身处战乱,目击了太多的暴力残酷场面,深深地感觉到治国安邦离不开这三宝,因而才极力加以阐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道形图阅读 1,904评论 0 5
  • [原文] 1、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1)。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
    教育参悟人阅读 4,106评论 0 20
  •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
    三嚼阅读 1,547评论 0 1
  • 七律 青岛上合峰会感吟 作者/霍庆来(沧州) 万舟竞渡起云烟,上海精神一脉牵。 对话包容裁壮锦,融通开放谱雄篇。 ...
    霍庆来阅读 4,914评论 0 0
  • 今天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晚上和哥、吴昊吃的晚饭,并参观了哥的新房。 是否践行了7个习惯? 以终为始的习惯践行...
    谦堆雪阅读 9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