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文学,时年四岁,因机缘巧合得一书,名曰:“我的第一本书”。其内容详略,仍熟于耳、记于心,论其影响。当兴少年之趣,得此本书,尤好 、爱不释手。虽年初,略显其心。
又数年,时舞勺之年,性虽质阕,少文采,不修威仪,且少蕴藉。家多人师,岂能由之放荡不羁,处以家训,赠与书,多为笔诗,欲以文教化。然以幼不定,不至甚此类书,目光所至,皆为虚。
致初中,非好学,悦小说,羡明星,嗜游戏。百无聊赖之际,幸逢“匆匆”一文,此篇之作,朱佩弦也。其文大谈时间,结构精顶,文字清秀,余读后,为之震惊,谓其大者,自始得且,其年皆为之何,若为读书、学之术,皆少甚。遂悔矣,虽决学,仍由大逆,每逢课余,皆潜出读书,然非正书,多为经史,余何以为师多训之。
高中常作文,构思异,未己即毁,常抑郁,无望大学。后因幸得以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以太好文,学文学,是以为之可也。及入学,平生之爱得以舒展,又幸遇之师,偶作文,文笔甚为稚嫩,无岁月之溢探求师文,不甚足矣。
冀以来学多知之,进之渐也。终,文更甚。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