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卫生习惯,可能我们很容易想到讲卫生不就是为了少生病嘛,那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病无非就是外因和内因。外因,比如意外伤害,外来细菌、病毒、真菌对身体的入侵;内因,比如抵抗力差,身体内部结构功能性紊乱。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通过良好的卫生行为,防止外来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侵扰,增强抵抗力,防止内在的功能紊乱性失衡。
由此,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1给孩子塑造科学的卫生观念。通过拟人化的科普动画片,引发孩子对微生物探索的兴趣,对微生物的微观世界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启迪孩子认识到微生物无处不在,却又因为太小不易被发现,以此重视保持适当的卫生习惯,和保持与微生物的和谐相处的意义。通过绘本图画里的故事,让孩子在感受听故事乐趣的同时,也能学会七步洗手法,正确戴口罩等一些具体的行为步骤。这个树立卫生观念的过程,是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一个基础。
2、确定适当的卫生规则。比如告诉孩子早晚刷牙防止龋齿,外出回家后洗手,餐前便后洗手,勤喝水,勤换衣,固定时间打扫房间,清洗玩具等等。帮助孩子确立卫生行动的具体规则,提醒孩子每个微小习惯的落实,固定一些经常性卫生行为的时间,让孩子适应各种卫生规则的实践。
3、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孩子具有快速的情绪复原力,不为挫折和不良感受累积有害的精神毒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压力、紧张、焦虑等等一些精神刺激,学会情绪排泄的正确方法,掌握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化解心理和情绪的消极作用,从而保持孩子的身心愉悦,增强心理抵抗力。
欢迎留言链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