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气杂货店
01.
偶尔会和室友一起开玩笑,预测六个人谁会第一个结婚生子,谁会最后脱单,当大家不约而同认为某某会首先结婚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些羡慕这个人的时候也有一些迷茫:自己的下一步是哪里?会和谁在一起?又生活在哪里?
大学毕业,意味着我们这趟走了十几年的校园之旅终于到了终点,是选择买票开往下一站还是下车开始社会生活,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惑,选择往哪里走更加让人迷茫。
02.
电影《天堂电影院》中,主人公多多在小镇长大,有自己喜欢的姑娘,有固定且稳定的工作:电影放映师,但忘年交艾弗特依然抹着眼泪让他离开。
他说: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不要打电话,不要写信。
我不要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就这样多多登上了离家的火车,在亲人的送别之下。
不负众望,多多成了著名的导演,实现了从小的电影梦,过上了小镇人民都羡慕而又永远无法触及的生活。
当多多回来后,陪伴自己长大的恩师艾弗特已经去世,他并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初恋失散、从前的放映厅破败不堪,熟知的人也都老的变了模样,也错过了母亲和妹妹多年的陪伴。
一种选择带来一种生活,有得必有失。
就像艾弗特说的那样:当你在这里待久了,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你要离开。
而当你过了很久再回来,会发现剪掉的线又重新接了回来,任何事情都变得不同。
无论哪一种选择,你总会失去些什么,做不到两全。
03.
背井离乡究竟会怎样?
实习的时候,亲戚劝我去无锡:别在上海了,你永远无法在那里安家,永远都只是那个城市里的匆匆旅客,这里住一住,那里跑一跑。
我沉默。
想起《皮囊》里一句印象深刻的话: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看到这句话,便很同情那些奔波的人,为了所谓的梦想和身上沉沉的担子,不得不离开舒适区,离开父母,像断了线的风筝,像飘散的蒲公英,可以随意散落又好像随时会被吞噬。
04.
回到家,我有个明显的感触是身边多了很多我不认识的孩子或者女生,她们刚嫁过来不久,生了孩子。
妈妈说,你上学常年不在家,不认识很正常啊,如果你以后工作嫁人了,这里的很多人你都会忘记不再认识的。
隐隐约约,我觉得自己真的要失去家乡,失去这里。
和朋友聊天,问她们回家有没有人催婚,她说,自从上学就离开了老家,如今那里所有人都不认识了,也已经没有回去的必要。
她说,她现在的家就是这个小小的出租房,很小很小,没法跳舞跑步,但是足够容得下她的梦想和心灵。
05.
在外面待久了,便不敢回家了。
人们都说每年的回家都是一次盛装的欺骗,告诉身边的亲人:在外面我过的很好啊,比在家里好,同时又很害怕看到亲人的脸庞一年比一年苍老。
喜欢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时候上课时读到的感觉和如今的感觉完全不同。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最令人悲伤的莫过于曾经属于我的故乡,如今我竟成了客人,就好像从前那个属于我的英雄,如今成了别人的守护神一样。
你选择了离开,它就会选择别人。
06.
别怕,你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会带给你故乡带不来的感动和成长。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你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或者生活,那不是你的,你不会留下脚印。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人生岔路口,身体和灵魂,我们总要照顾一个,回家或离家都是一场失去的过程,但总不会两手空空。
(图片选自《花瓣网》)
END
这里是《洋气杂货店》,店主是大四女同学,坚持写生活感悟。
坚持输出,坚持原创,感谢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