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用语言创建课堂新文化与引导学生学习?
以后关于对话和引导的文章皆附于《对话和引导:关于一个选择题》文末。
只有当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时,课堂才是安全自由的。
贲友林提出的对话和课堂新文化(比如整节课掌声不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贲友林引导学生驻足停留慢下来甚至回头看,来突破重难点的艺术。如此,课堂不再是从前的学生简单重复老师的话,而是变成了老师重复确认明晰强调深化学生的话。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两者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课美矣!
一、引导学用鼓掌表示肯定赞赏鼓励,用掌声指导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
P4:我听到了大家鼓励的掌声。在他发言之后,有同学有想法,继续举手,很好!
(引导学生参与,会用掌声表示肯定鼓励,会举手积极参与课堂发言)
P7:掌声欢送刘同学。不仅会问问题,还会请同学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会问会请)
P8:再次把掌声送给会编题目的同学,多好啊!
(引导学生会编题目)
真棒,掌声鼓励!
P12:掌声送给写两个算式的同学,请没有写两个算式的同学赶紧补上。
(引导学见贤思齐)
P101:请把掌声送给汪同学,有问题及时提问。掌声也要送给袁同学,回答问题讲解很清楚。最后掌声欢送蒯同学回到座位。
O231:谢谢!应该把掌声送给第一个上课发言的同学。
(掌声从第一位同学发言就要引导响起,期间掌声不断,直到下课)
二、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与参与
P4:刚才两位同学发言之后,你能听出他们的发言有一样的地方吗?
刚才两个同学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不一样的,说的是什么?
P6:刚才三个同学的发言,谁说得准确易懂?
今天季同学的两次发言很精彩。第一次听出了两位同学发言的区别,第二次把4说的很清楚。
P9:你知道我现在为什么不请你发言吗?我们同学都懂,只有听别人发言讲的同学,才请他发言,我相信你接下来会知道怎么做。
(对于急着发言而不听的同学如何引导?既指出倾听的指导又给予信心)
P9:刚才说了好多,第一位同学说的内容,你还记得吗?
P11:谁听出来了,刘同学说的和前面同学写的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P23:亓同学听得很仔细!
P35:刚才的发言,你觉得哪种说法说得比较好?
P38: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你都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P46:刚才王同学的发言中提到三个数,分别是哪三个数?
P146:你把题目读一遍给全班同学听,如果他们会做,他们会举手,你再请他们说,好吗?(邀请合作的语气)
P147:如果同意,就鼓掌;如果不同意,就举手。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错误
P11:做错的同学,诚实地告诉我,你刚才错在哪儿了?
P33:有个提醒,如果有同学之前画错了,请不要擦,你知错在哪儿了吗?和同桌交流一下。
P34:你可以先表扬再提醒X同学和大家。
P36:之前画错的同学,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老师欣赏这样的同学,我错了,但是我能讲清楚我哪儿错了。
(然后教师就可以邀请犯典型错误的同学到前面交流)
P37:刚才这些错误(或感谢X同学)提醒我们,刻度不能看错。
P79:全对的,掌声送给自己,有错的,请诚实地站起来,说一说哪里错了。
P99:刚才这道题有没有同学的得数不是24?
P101:我要表扬陈同学,他不仅在想做对是怎样做的,还在想做错可能是错在哪儿了。
P102:如果把自己哪儿错了讲清楚了,我们就要表扬!
P148:同学们把这些错误说出来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再犯这样的错。再次用掌声感谢他们!
P238:为什么要收集易错题呢?大家齐读材料最下面两行文字(聪明人会认识自己的错误,聪明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聪明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最聪明的人是不重复犯别人的错误。
四、对同桌合作的指导
注:同桌先交流的重要性在于它相当于是全班交流的预演和彩排,是课前重要的学生经验唤醒,而且在交流中可以修正补充生成新的观点,提高全班交流的品质。
P13:同桌两个同学,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算式按着一定的顺序读出来,先读哪一个,再读哪一个?两个人商量一下。
(从最初的指导就紧扣目标——顺序)
P31:材料第一题是:观察下面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请同桌互相介绍一下量角器。
p33:材料第二题是在下面量角器图上画90度,20度,65度,130度的角。现在同桌交流一下,之前怎么画的。如果到前面该大家画,怎样一边画一边讲。
P43:同桌两人先相互交流,之后再分工,如果到前面来交流,怎样交流。
P60:同桌快速交流一下你俩有哪些题目,今天课上我要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你们认为合适的题目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出来。
五、对组内交流的指导
P20:四人组先交流,你是怎样写的。再商量一下,待会儿小组汇报,你们准备怎么分工?
(更多内容见后面匡凤文章摘录)
六、引起学生注意,指导学生的说,通过多种方式的说,学会说并突破重难点
P5:再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过程同学说的话,大家一起说。
同桌两个同学再说一说,等会儿我请同学说一说。
P21:我们把几个同学的说法综合起来,一起说竖式计算过程。
P63:刚才向同学说3.14×22=69.08,他能口算,厉害!怎样算的?
P66:谁听懂了曹同学的话?
P68:这样的发言,他再说一遍,大家定会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我们请他慢慢再说一遍。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P70:我们一起分析管同学是怎么想的......
七、引导学生驻足停留慢下来,学会问 问题,变课堂无疑为有疑
P5:4+2=6,你们都是这样想的,那看着这个算式,你能提出问题吗?
(在大家似乎都会了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驻足停留?如何变学生无疑为学生有疑?如何变没有问题为有问题?如何把内容简单的课上得扎实?此例可谓经典)
P46:大家听懂了吗?听懂就听懂了,如果没听懂,就告诉老师或大家,我没听懂,请发言的同学再讲一遍。
P61:大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稍等一会儿研究。刚才管理说什么?
P98:我没听懂。
我听明白了。
八、引导学生回头看,进行比较、发现、总结、赏析、联系
【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指导操作的基本武器是:比较、类比、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从特殊到一般),演绎(从一般到特殊)。详见刘勋著《激趣导思教学法》第43—62页内容】
P12:现在把两个同学的想法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有不同就要比较)
P64:回头来看题目,把22改成其它数行吗?
这道题目,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
现在回头来看,通过这样的推理,说明了什么?
现在回顾一下刚才的讨论过程,最初是一个什么问题?
P150:以后我们做题时,要把看起来相似的题目怎么样?
P199:我们回头看黑板上的板书,建议怎么写?
P201:我们回味一下过程李同学的发言,她的发言好在哪儿呢?
P233:那我们现在比较比较,你觉得这些不同的整理怎么样?
P234:说的怎么样?那要不要再听一遍?
P148:4号读完题目后,我不要大家列式,请大家说一说4号的题目和12号的题目有什么变化?
P239:请其他提醒注意看这道题,你收集的题目和她刚才的题目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请举手;如果没有联系,你可以行这道题目,我可以怎么改?
P240:有请13号同学展示他的题目。如果刚才13号同学主动推荐他收集的题目,并且告诉我们这个题目与前面的题目之间的联系那就更棒了!
九、适可而止
P45:暂停,我觉得这个可以不说了。因为有人说过了。
P198:刚才李同学说到画半径容易还是画直径容易的事(同学们开始小声争论),教师打断学生的争论,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探讨的价值。因为只要理解了半径和直径都很容易画。
P68:如果对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还有想法,请下课再告诉我。
十、课尾留疑
匡凤《看似寻常 别有洞天》摘录:
一、小组内如何交流学习是教师需要观察指导的。
在我的课堂上孩子抢着说而吵起来、小组无人发言、“学霸”霸场的情况都是出现过的。除了通过评价方式激励孩子更好的合作,教孩子学会轮流说,耐心听别人说完了再说是很重要的。而且是接着别人说,而不是自己说自己的。可以是同意别人的意见而“点赞”,可以是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而“反驳”,也可以是没听明白别人的想法而“提问”,还可以是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质疑”,或者同意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补充”……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就可以把问题谈论清了。
根据要交流内容的不同,小组内交流的方式还可以分分类:讨论一个问题可以用“中心发言式”,一人主要发言,其他成员在这位成员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质疑补充,把问题讨论清楚;如果是几问,可以采用“循环接力式”,让更多成员有发言机会,当然在每个小问题中采用“中心发言式”;有时候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头脑风暴”采用“叽叽喳喳式”交流。(能否由学生自己推举一位小组长担任主持人的角色)
这样的小组交流方式很多在全班交流时也是可以使用的。
二、维持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必然是需要探索、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需要积极思维活动,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问题,往往不是一问一答就能完全解决的,往往需要通过几个回合的跟进,让更多学生的思考更充分、更深入。这样的话,就需要教师对所讨论的问题采取维持的引导策略。
三、回顾总结的策略
作为教师,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某一个环节、阶段、任务之后,教师都要进行小结。而现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并逐渐让学生自觉开展回顾、梳理、反思的活动。
四、教师后教师教师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后教,这里的教,是指应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的方式改为使用方法指导、反馈评价、过程组织、互动交流、个别辅导等多种方式。教师的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和促进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教师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以自身的活动直接去实现教学目标。正如,我们通常觉得,课堂上,教师讲清楚了,学生就明白了。事实未必如此。教师的教,只有引发和促进学生想准确、想深入了,才算讲清楚了。”
《8的乘法口诀》可谓是一节典型课例:
一、拉回。当一个环节还没有彻底告以段落,而学生又已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时,要引导将学生继续拉回维持对原问题的探讨。
教学片断:
交流林同学展示的乘法口诀作品中有哪些错误?
甲:...
乙:...
......
李:我问一个问题,如果忘记了七八多少该怎么办?
韦:可以先想八八六十四,...
师:稍等,我们还是先来梳理一下林同学的口诀中有哪些错误。【口诀中的错误问题与忘记七八多少的问题先解决哪个?】
生:...
师:有请同学(林的同桌)展示。
生:我展示的是正确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
甲:我根据一八得八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师:甲同学很会想,掌声鼓励!刚才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忘记了七八十多少该怎么办?【口诀中的错误问题得以解决,但又出现了新问题:根据口诀列算式的问题,如何处理?贲的安排是先解决忘记七八多少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错误,最后再解决根据乘法口诀列算式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教学价值判断的问题,要优先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有时也要兼顾知识的先后顺序】
二、如果间隔时间较长,要引导学生回忆复述
师:刚才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忘记了七八十多少该怎么办,韦同学已经说了一种方法,是怎么说的?
三、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错误
师:你有没有错,哪儿错了,举手和全班说说。
生:...
师:刚才发言的几个同学,你们都在“我会说”方面做得很好,把错误说的很清楚。
再次拉回:
师:刚才X同学提到由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那我就说一道乘法口诀大家来说出算式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