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微课主题:《心理学发展史》
讲师:陆成
有人说,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别人,控制自己。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哭不闹。控制老公,让他改掉身上的毛病。针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欢迎结合加餐微课,说说你的看法,也请说说你对心理学的理解。
跟着陆老师把时间回拨,来到数万年前的远古时代。自从智人的出现,心理学陪伴着人类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从原始崇拜开始,揉杂着宗教、道德和哲学三种文明形式经过古希腊文明时期的兴盛,到基督教文明繁盛时的停滞、近现代心理学的一次次华丽转身,一路发展到了现在。
当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那一刻,心理学摆脱了宗教的内容,以“自省”的方式开始了理性心理学的时代;
当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后,以实证的方法从生理的角度去探索心理,凭借可测量、可评估、可大规模协作的三大特点,理性心理学剥离了哲学的内容,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科学心理学的时代。
当行为主义流派创始人华生在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础上,将观察对象扩展到人类的行为,手握三个标准踏上实证主义路线之后,心理学剥离了意识,成为了行为心理学,并在那个年代大行其道,其行为控制理论不但催发了教育学的产生,更是在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中实现了第一次大规模广泛应用。
当同时代的老佛爷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列为20世界三大最伟大理论之一时,不仅心理学界震动了,震波更是延续到了文学、电影等艺术领域。老佛爷的精神分析理论聚焦被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流派所抛弃的“意识”,他提出人的意识就像是一座冰山,潜藏在水面之下的潜意识才是行为的根本原因。因此只要分析自己的潜意识就能不受莫名冲动的趋势,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就可治愈。
半个世纪之后,当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对精神分析流派提出质疑,强调运用来访者自身的力量来疗愈自己的时候;认知心理学流派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跻身心理学主流流派,阿尔伯特·埃利斯的ABC理论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
通过对心理学发展脉络的梳理,我感到每个学派的出现、其理论的提出、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要求。因此,每个流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里面不存在对与错。但不管时代怎么变、对心理学家的要求怎么变,心理学关注的始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心理学是关于生命的学科,它不是纯科学,但却具有科学的严谨和生命的温度。对我个人而言,在学习时,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尊重,从心理学大咖们的理论中汲取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觉知。
因此,对于利用心理学来控制自己和家人的这种想法,我感到非常的遗憾。学习心理学,是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实现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边界的明确与树立,权利各方的动态平衡、家庭关系的和睦,从而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原生家庭,为孩子赋能,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应该把心理学当成实现控制和强行改变别人这一目的的一种工具或者方法。
而通过对心理学发展脉络的梳理,我发现了我们超妈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就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精华内容展开,从各个不同角度来疗愈我们内心的伤痛,给予我们知识与内心的力量,然后化身为一个手握七剑的超级妈妈,在帮助自己更好的践行人生的同时,为孩子创设更好的环境。
以上就是今天微课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