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
今天坐地铁时,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碰到了上班高峰期,只能夹在一个一个的肉球中间;一手提包,一手拎手机也根本没办法扶住栏杆。那么就只能靠自己的定力来站稳啦。
车子发动前,还是放心不下手机里的信息,刚瞄了他一眼,车子一下子就发动了。我一个趔趄,差点倒地,还好,人墙把我给“撑住”了。接着就看到有人特意给我腾了点儿地,再一个趔趄,我可就玩完啦。
于是,放下手机,两脚开立,双手放松,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稳定”当中。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地铁行动的方向,振动的频率,身体不自觉的就跟着车子的频率动起来了。
起动前,慢慢把身子往前探,然后,随着它缓缓前移的速度,慢慢向后退;停车前,就把身子往后移,给自己向前冲留个缓冲地带。这么试着还真有效,找到与地铁的同一频率后,完全就不用扶,稳稳站到目的地。
同频,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靠!
共鸣
一直以为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这个思想在猫叔的行动营彻底颠覆了我。
进行动营,内心种种的忧虑、捉急,又不敢轻易对别人说。直到后来听见小伙伴说刚进来就有退出的想法,22天的打卡也是偷偷进行的,还有小伙伴说不会写作……慢慢地,我就发现其实我们的频率是相同的,即便这种相同的频率,并不值得炫耀,但是它能让你寻找到可以发出共鸣的小伙伴。
很同意咱巧克力哥跟我分享的“写作风格也可以筛选读者”,这不就是一个产生共鸣的过程吗。
而共鸣,又可以对你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在你发表见解时,不管正确或不正确,同频道的小伙伴总是会回应你,让你敢说,然后才敢做。
共振
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一起?我想是我们发生了共振。就像音节,是喉间的颤动与空气发生共振而产生的。
因为共振,我们在行动营相遇;也是因为共振,我找到了相约写作7年的小伙伴。这个夏天,我因为共振而结缘所有相识的小伙伴,真幸运!
就拿写作来说,也许现在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还比较慢,但那又怎样?保持自我的振动频率,自然会有同频的小伙伴和你一起坚持下去,也不管起点有多远。坚持做自己就对了!
同频,寻找相伴一生的你,你,你,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