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西笔记之代县
到代县已经是晚上了,但天还大亮。到格林豪泰checkin,问前台哪里有吃的,推荐了江南菜和本地菜两家,我说我一个人吃面就行了,说隔壁就有,前提是要能吃得了羊汤,我当然没问题。于是出门左手点了一碗羊肉河捞。这河捞面就是饹烙面,我一度并不喜欢,但最近在晋中吃过一次以后觉得还不错,现在这家,羊汤不错。
一个穿蓝色裤子扎冲天小辫的女人正在和店主吵架,晋北的方言我就基本听不懂了,大概是这女人是员工,对老板不满意,老板嘟囔着你不用来了之类。吃完饭,赶紧打车去边靖楼,想着拍边靖楼的日落。由于火车到代县已很晚,进入边靖楼早已来不及,而日落时间却要七点四十多,我在出租上后悔自己吃饭太慢,或者干脆应该在边靖楼一带吃饭。边靖楼在古城的十字路之交,虽然我在理论的日落时间前两分钟赶到,但,太阳其实已经看不到,也谈不上晚霞,只剩一点余光。古城景区几条街都没多少服务于游客的店面,倒全是本地的各种小饭馆商铺之类,我喝了杯蜜雪冰城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按先前联系好的,打通由酒店前台提供的长途司机的电话,准备前往雁门关。时间尚早,我仍在前一晚晚饭的那家铺子吃早饭。我和一对东北的夫妻聊天,照例推荐了斯飞坐标,想着这会不会是今天的NPC,我可以和他们拼车去广武长城。我只点了老豆腐和包子,昨天那个和老板吵架的女人热情地推荐我吃刀削面,我摇摇头。在我们的聊天中谈到大同,那女人又说,她就是大同的。然后嗔怪地说我不听她的吃刀削面。我说,后面去大同吃了。
那对东北的夫妻都是体制内,那女的是小学老师,他们毫不避嫌地问我收入,我如实相告,他们不说话了。司机居然只给他们打了电话(当然他们电话中告知这儿还有一个人),终于晚了几分钟过来接上了我们。
这车算是景区的,如果买通票那么景区门票就有优惠。我只买了往返,因为我之前买的文旅年卡中是包括了雁门关的。我真正发愁是怎样从雁门关前往离那儿不远的广武长城。很快身边多了一位来自黄冈的高中历史老师,他也要去广武长城,这下我找到这次的NPC了,我们高谈阔论,车上很快又出现了一位大学环境学老师(我是从他穿衬衫西裤旅行猜出他的身份的),之后又有一位来自杭州的大胡子加入了我们的讨论。这一车有五六位是让人讨厌的教书佬。那对东北夫妻也说想要加入我们拼车去广武长城,但他们订好了下午的火车,所以应该是来不及的。另有一个小伙子也说要去,我留了他的电话。我估计这些人里面最有可能和我同行的还是身边这位黄冈的历史刘老师,所以雁门关全程与他同行了。
到景区门口我们俩没有买小交通,直接步行前往雁门关。刘老师大我不少,还有四年退休,他一直客气地称呼我Q老师。刘老师体力很好,说日常就是个户外爱好者,还有个小团队经常爬山。我感觉他除了有点那种湖北人典型的执拗,总体还挺好相处。我们进入雁门关景区,经边市前往关楼,遇上有一个小贩打翻了一篮苹果,我们一起帮助捡回,苹果都往我们的方向滚,告诉我们这是一段上坡。我们在雁门关城门处拍了到此一游照,然后听到上面有戏班的鼓点,过去一看,是晋剧穆桂英挂帅,我举着手机拍了几分钟,结果光是动作亮相,还没开唱,于是就和刘老师走开了,此时背后响起了炸雷般的唱腔。刘老师指着前面的两山,说你看那不就像大雁。于是我们顺着在雁的一翅向上登,没几步,上面的人下来说此路不通,我们都觉得奇怪,因为下面看着两山间是有长城相连的,莫非有个错位?只好下来,向对面的雁塔登去,这样也好,本来爬完全程也没啥意思,在这一点上我和刘老师是一致的,关隘,建筑不少都是复建,重点在看地形。其实上到高处的敌楼,我们都有些转向,大体上是两山之交,通道之上修了关楼,多层长城沿山脊布置,所以下方会有边市。长城的最主要作用是经济封锁和前进基地。
这样,我们其实没花多少时间就从雁门关下来了。我们选择在道左行走,以便能够迎面看到上行的电瓶车。山坡上全是羊,叫声连连。
尽管广武长城距此仅九公里,我们在游客中心问了几部出租,结果都是包车往返雁门关的,没法在等客期间送我们去广武长城再等我们下来接我们回来。而此前联系了之前先前留我电话的东北夫妻以及另一个小伙子都放弃了。最终还是送我们来的司机提供了一个方案,我们这车人之中有几位要前往应县,可以把我们捎到广武,然后返程再来接我们,当然他警告说我们要爬广武长城,外加看新旧广武古城是来不及的。我们都表示,能到广武古城月亮门就行。同车去应县的是三个人,其中一个告诉我们,他们带的那个孩子,他的叔祖就是童㝦(大概是这种辈分)!我们和建筑大导师的后人同车了。过了一会儿司机大叫了一声,经边上的人翻译我们才知道他叫的是“你们走运了小伙子们”,由于通往广武长城月亮门的山道准许通车,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景区停车场。这下爬上去也没多远了。
这原是一处野长城,北齐、明代都有修筑,现在划入长城考古公园。我终于顺利抵达可以俯瞰农牧分界线的地方了。刘老师作风彪悍,直接从土长城上面走,我行事谨慎,宁可绕行,后来他也从一处塌断处下来,和我一起沿步道爬上月亮门。
所谓月亮门应是广武明长城的一处包砖敌楼坍塌后残留的部分。由于此地刚好地势较高,可以俯瞰广武古城,因而广武古城事实上是在长城以外了,按当地人的说法,过去就是养马的。残破的敌楼门券刚好可以一边俯瞰绵延的土长城,一边俯瞰长城外低处的广大平原,那儿应该就是牧区了,而长城则盘踞在山上。这条农牧分界线,在历史上曾多次随气温降水变动而摆动,而随之则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进退。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页缝。
拍摄中月亮门上分别上来几家带小朋友的,两个穿红衣旅拍的,甚至还有一家深圳远来的,我们蹭上了他家的无人机,在我的指点下飞到月亮门外拍了几段。
按刘老师的说法,应该冬天来,倒不是为了看雪景,而是为了看山脊光秃秃的景像,因为其实现在山上的所有绿化从树木到草皮都是人工养护的结果,历史上并不如此。说话间他就沿着月亮门后面的土长城延伸段又走出去很远,变成了一个小黄点。我比较保守,就在原地待着。远处,还有一排排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刘老师把随身带的小食分给了我,我后来也从停车场买了瓶装水分给他(居然要5块钱)。我们一路拍长城看烽火台,顺坡向下走。很快就迎到了从应县回来的车,直接把我们接回了代县。我有充足的时间拍边靖楼了,不过今天的云比昨天还要多,从边靖楼高台竟然能望到远山黄沙涌起,没有像沙暴那么猛烈,但还是隐隐感觉脸上嘴上有细沙,燕子在天空慌作一团。这就是边靖楼的黄昏。
遇上一组北京的老哥老姐,他们和我一起拍地面铺砖上的“官”字。我顺便安利了“斯飞坐标”和广武长城。
下来又赶往文庙和阿育王塔,然后卡点赶回到边靖楼拍装饰灯一排排亮起(我失误错过了打向第一巨匾的那两道转向灯),在路上居然又偶遇车上那个杭州的大胡子,他放弃了广武长城,我简单讲了我们今天的行程,他竖起大拇指。我在边靖楼正前一家当地小饭馆吃了宫保鸡丁饭,居然是甜口。又遇上北京那组。出来后又来到阿育王塔拍夜景,这个阿育王塔居然是在县委大院里。彩色聚光灯打向塔身塔尖,非常有意思。
边上在修路,出来后走了好远才打到车,司机说这儿晚上没啥人出来。小县城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