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始及饮茶方式的演变

茶之饮

茶,原本草木,长于山林。自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茶有解毒之效后,茶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之始

在最初,茶的使用是简单的。人们采摘下茶树上的茶叶后,往往是直接煮水喝或者是煮在粥里面吃。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名士,大多终日流连青山秀水之间,爱虚无玄远的清谈。清谈家最初多为饮酒,饮多了常会大失仪态,举止不雅,但茶可竟日长饮,心态平和,慢慢地,清谈家便从喝酒转向喝茶。

 后茶也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广受佛教和道教人士的喜爱。像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龙井茶最初便是在佛教和道教圣地种植的。

在道家看来,饮茶可以升清降浊,轻身换骨,是帮助炼“内丹”,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

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境的必备之物。

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得到了积极的传播和推广。

唐代煎茶

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许多名茶诞生,品饮之法也得到较大改进。

人们为改善茶叶苦涩的味道,开始加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也会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饮茶方式由之前的粗放式转为细煎慢品式。

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

中唐时期,茶圣陆羽,走遍茶区32州,耗尽毕生心血著就《茶经》。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自《茶经》之后,“茶”字才得以统一、流行。

《茶经》包含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共十个部分。书中对茶叶的历史、产地、功效、栽培、采制、烹煮、饮用、器具等都做了详细叙述,是一部关于茶的精深著作。

在《茶经.三之造》中,陆羽详细记载了唐朝时期茶的制作工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即:在2~4月的晴天,在向阳的茶林中摘取鲜嫩茶叶。将这些茶叶的鲜叶用蒸的方法使鲜叶萎凋脱水,然后捣碎成末,以模具拍压成团饼之形,再烘焙干燥,之后饼茶上穿孔,以绳索穿起来,加以封存。

唐代的蒸青茶饼

唐人的饮茶方式为末茶法,基本流程是:

① 根据喝茶的人数取出适量的茶饼,将茶饼稍微烤一烤,然后把茶饼碾压成茶末或细米状;

② 等水煮沸后,往锅中放入茶米/茶末,稍微搅动(此时也可加入薄荷、盐、红枣等调味的东西)。

③ 等水再开时,倒入一碗温水,称为“育华救沸”。类似我们今天煮饺子时加水的情况。

④ 茶水煮好后,用长勺舀出,分到各个碗里。

饮茶在唐朝蔚然成风,对于不产茶的北方,也已流行起来。

宋代点茶

到了宋代,由于皇室饮茶之风较唐代更盛,极大的刺激了贡茶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喜爱茶,在宫中设立茶事机关,民间也开始出现茶馆。

对于饮茶方式,宋人并不青睐唐人的煎茶,因为加入了各种香草,有失茶味,类如“菜汤”,他们更喜欢滋味纯正的点茶。

他们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投入碗里,注水壶是宋人独有的“汤瓶”,水流极细,注水时犹如蜻蜓点水,故称点茶。

点茶始于唐,兴于宋

点茶非常讲究茶粉与水的比例,也是一碗好茶的关键。茶粉往往少至只有一撮指甲盖大小,而水则要足够多,并必须分几次注入,每次注水都需充分搅拌。

宋人认为茶味最美在平淡,但不寡淡,要淡而有味,要能满口茶香,回味无穷。

宋人点茶,讲究茶汤美如“疏星淡月”。他们用一种类似小扫把的茶筅(xian)击打茶汤,使茶汤泛起泡沫,颜色逐渐从翠绿、奶绿到奶白,直到泛起满碗雪花。这样的茶汤是看得见的雪浪,又焕发着光彩,如“镜中花”“水中月”。

将茶汤击起满碗雪花,美如星光,并不容易,既考验点茶技巧,又考验茶人的用心。

宋人也常常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又称“分茶、水丹青”。

茶百戏

这种方式颇像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但茶百戏的难度更高。作画的工具只有一个小茶勺,通过茶与水作画,形成纤巧如画的汤纹。有的仅使用汤瓶的壶嘴便可描出点点飞鸿,寂寂小亭,或三两桃花。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宋人把心中的山水,刻在画里,也在茶里,这是宋人的品味。他们让最日常、最平凡的茶,有生活的味道,更气质不凡。

元代泡茶

元代茶文化,一方面继乘了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元代饮茶习俗也多有发展创新,为明清饮茶习俗向全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吸收了某些汉族的饮茶方式,结合了本民族文化特点,形成了具有蒙古特色的饮茶方式。他们多用末茶,并且杂以米面、麦面、酥油等佐料烹煮。

此外,元代的花茶加工则已较为完整典型,而且品种多样,有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

最有名的一种为芍药茶,为塞北特产,是将芍药芽叶晒干后用来泡茶。元代袁桷有诗云:“山后天寒不识花,家家高晒芍药芽。南客初来未谙俗,下马入门犹索茶。”说的便是芍药茶。

另有一种莲花茶,制法颇为奇特雅致,在日出前选择含苞欲放的莲花,用手指拨开花瓣,将茶装入其中,再用麻丝绳缚住。到第二日清晨,将莲花摘下,把茶取出来,用纸包好,晒干,如此三次,再用锡罐盛装,扎口收藏。

莲花茶

明代泡茶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深知茶农疾苦,有感于茶农不堪负重和团饼茶的昂贵和繁琐,下诏废除团饼,采用散茶。

此外,在茶叶的处理方式上,明代淡弱了蒸青,而发展了炒青制法。


龙井撮泡法

明代茶文化追求简约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契合,在饮用方式上,不加佐料,直接投茶入瓯,用沸水冲点,杭州一点称之为“撮泡”,这种泡茶方式是后世泡茶的先驱。

清代品茶

清代,茶叶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著名的茶区和茶叶市场。

同时,品茶方法日益完善,无论是茶叶、茶具还是茶的冲泡方法,已和现代相似。

茶壶茶杯要用开水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

茶壶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