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作者刘同还是......,呵,脑子飞速回忆下大一看的《职来职往》,快速又计算下,呀!原来已经10年了。那时对刘同的印象还只是光线传媒的一个领导,并不知道他自己写书创作之类的,只是把他当成一个面试官,印象是这个领导还挺亲切接地气,还爱哭,不像个领导,哈哈哈。但是我一个同学超级 喜欢他和陈默,所以对他们的好基友关系也是通过这个同学了解到的。那时候 没有工作压力,还是大一大二,不是为了看别人面试的经验,也不是学习怎么提前做工作准备,纯粹就是想看看陈默很帅,笑起来很阳光 ,刘同很感性,杨石头很有才,想哥主持幽默中不乏严肃,控场很棒......还会跟室友谈论这些面试官各自的特色,感觉在看电视剧综艺一样,完全忽略掉面试里是不是应该要学习的面试技巧或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技能啥的,那时真的是啥都不想, 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好像确实有点浪费了不少青春大好时光。
从大三开始职来职往就没看了,不知道是改版了还是停录了,我也忘记了,或者是自己确实忙起来要考各种证了。中间偶尔了解到刘同是作家,网上报道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相关信息,都是一眼扫过并未多做了解。
一晃竟然都10年过去了,前两天无意中看到微信读书里推荐了《一个人就一个人》,排名还挺靠前,一看作者是刘同,又搜了下他的微博进去看了下他的简介,确认是职来职往的那个刘同,挺惊讶,就好像突然在街上看到你多年前的只见一面的人突然意外相遇一样,有点不可思议,原来他现在是光线影业事业部副总裁,也是 有好几部代表作的作家,就觉得,哈,看,这是别人的人生,别人的10年,还挺震撼与感慨的,10年!!!
两天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跟其他大部分我喜欢看的书籍不一样,我一般小说看的比较多,都是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照人物故事展开来。起先看这本书,觉得很杂乱,东一个故事,西一个自己经历,没有章法似的。读到书中大学学姐那块提到的意识流书,看似杂乱,实则是从四面八方开始写,往内里收得到一个结果,只是看似没有章法而已。
无论书中讲到别人的经历故事,还是刘同自己的成长改变以及经历,类比自己平凡不能再普通的10年,发现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都是自己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呈现而已。人总喜欢做梦说如果人生再来一次,你会不会这样过,我以前的答案是肯定不会,我一定好好学习,一定好好谈几场恋爱,为什么不是一场,是因为自己的初恋不到一年就无疾而终,导致往后的几年一直走不出来,把自己框在这个阴影下不敢去接受新的恋情,哪怕是异性朋友很简单的打招呼,聚餐都会刻意回避,现在想想,自己当时脑子为什么那么轴。在那最美好的几年里,错过了很多本来应该会很美好的回忆吧。其实也不是后悔,只是遗憾。
再想想当时给我讲刘同陈默的那个同学,现在基本也没怎么联系了,终究是被日子拖着往前走了,那些经历过的痕迹好似都被时间冲刷掉了,好像一阵浪翻过又褪去的沙滩一样,足迹被抹去的一干二净,只觉得空落落的。不甘心这样好似没活过,这10年自己活得没有任何痕迹一般,感觉有点凄凉。并不是现在过得不好,只是好像这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往前走,不是我,换成任何一个人也是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差异和区别似的可粘贴复制的人生。别人的独一无二的感受和经历确实很羡慕,目前的工作生活也挺安逸,只是想想如果就这样再过未来的10年挺可怕的。
近两年总是有这样的想法时不时地弹出,但是自己一直也未做出任何改变,就这样一直矛盾,拧巴着惩罚折磨自己一般,不管怎样,这样的状态终有一天会改变,必须要挣脱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期待那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