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节课下来,有点生气,不是一般的生气,为什么会这样了,百思不得其解。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承担语文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幸运的是一直带的不是重点班,就是火箭班、示范班,今年7月份刚刚送走一批示范班的学生,一直以来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你给孩子们教了,他们就一定会,一定能够掌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今年学校改变了以往带普通班的就带普通班,带重点班就带重点班,而是一人一个重点一个普通。(虽然教育局不允许设置重点班,但是底下的学校一般都这样做了,我也认为无可厚非,毕竟要承认学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做好因材施教会更好。)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打消了我以前的认知,原来有的学生是教不会的。
同样的两个班,讲的同样的内容,反复强调的内容也是一样的,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仔细观察了他们几节课,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老师你讲你的,他看似在认真听讲,其实大脑的接收器,一点也没有将你讲的内容输入到进去。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点点滴滴,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会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一天天的来了去了,去了来了,没有一点想将学习搞好的意思,不知道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有人也给我说了,普通班嘛,就普通教,放过学生的同时就是放过自己。但是从教以来我对于教学从来就不马虎,不允许自己放过任何一个能教育孩子且交给孩子知识的机会。不允许他们在该奋斗的年纪里,却在浑浑噩噩的蹉跎岁月。
所以只能将一些讲过的知识反复的的给孩子强调,放下心中的怒气,一点一点来,秉承“教育是慢的艺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明白学习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给自己机会,认真的去审视一下普通班的学生和重点班、示范班、火箭班的学生到底差距在哪里,对于他们有没有更好的施教方式,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层次到底是什么,不能有意的将对他们的要求提高到和重点班一样。
此刻敲击这这样的文字,刚刚下课时的气愤已经慢慢的消解了,学生毕竟是学生,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我们做老师的的,一定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找到适合这些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一点点的成长起来。
而我一定要摆正心态,从过去教育优等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给他们降低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做起,努力抓好“双基”夯实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用耐心和爱心等待他们一天天的成长起来。
教育急不来,想想这几天我的焦虑,可能就是有点急,急他们不能跟上自己的教学步骤,急他们不能按我的要求来,急他们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源于一个“急”字,想明白了这一点,我想,接下来我知道了该怎么做了。
孩子们,老师愿意“等”,你们愿意“跟上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