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书可以让视野开阔,变得包容,其实未必。
有些人不管别人推荐什么名著给TA,都会对书里不合自己价值的观点进行批判,好似这样显得自己有思想;或者是看到文章里有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就大喜,觉得我果然厉害。
前者学不会去粗取精,看再多书也无济于事。只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每次都能发现书里不好的地方,自己与众不同;后者不会兼容并蓄,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找权威来验证自己的既有观点。只会加重自己的固有思维,觉得自己果然是对的。
看到微博上一段话,深以为然:和读书相比,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具体真实人类的日常交流。不是纯观点的交流,而是生活中的那种无事闲聊。像这种“没有既定主题”+“要照顾彼此的面子”的对话,由于话题和情绪微妙的流动性,最能锻炼情商与智商共同的“核心肌肉”——对他人做善意理解的感知力。
做一个自己也舒服别人也舒服的对话者,是智慧的开端。
空以读书多为傲,却缺乏对他人感知,真是错读了书,误读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