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及其体验的学问。它以日常生活为原点,让我们始终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保持一种敏感,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它驱使我们去探究日常生活体验的教育意蕴。教育现象学实际上就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

教育现象学关注:

关注课堂的显性情况,更关注隐性方面:比起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更为重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真正受到的影响也许更富有教育意义。

关注课堂内的情况,更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孩子所有的生活体验。

关注教之“学”,更关注教之“育”:优秀的教学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学关系的情境下才能发生。教育的本质是一项规范性活动,这种规范性不断地期望教育者以一种正确的、良好的或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

关注教师工作的技术层面,更关注教师的实践智慧,即教师的教育机智

关注现象学哲学的理论,更关注现象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实践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教育现象学做什么?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成年人与孩子更好地相处,从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彰显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关注具体的人,关注具体人在具体教育情境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即关注人的独特性。唤醒人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看到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教育现象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以孩子为本;以教师为本;研究者要关注和认同自己的体验。

恢复和增强对生活的敏感性:好的老师能对教育情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让成年人生成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智:学校生活、课堂生活中会有很多偶发、突发事件,面对这样的事件,机智的老师似乎即刻就能做出在那一刻对孩子较恰当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虽然不是简单的情感或可以学习的习惯,但它可以通过更为复杂深奥的人性的成长、发展和教育过程而形成。

反思是我们增强敏感性、生成教育机智的必经之路。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也是教育现象学的态度。

教育现象学如何做?

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式从事教育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开放:要将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向对方的内心生活打开,我们就必须以爱护和关心为中心。

形成反思力: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以及对鲜活体验文本的反思。教育生活是一种不断地进行阐释性思考和行动的实践。反思力促使我们在面对具体教育情境时做出机智的行为。

按照教育现象学的方法从事教育研究

对生活现象保持关注

对话式的访谈:宽松的环境,自然的对话方式

描述性的写作:运用诗化的语言来捕捉、追踪、接近鲜活的生活体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