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向导
你虔诚地追随它
他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门
门外世界各有不同
务必精彩
唯认真对待
才是对生活的回报
小时候,我以为我就是整个天地的中心。我想要什么,只需要去大声哭,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
上学住校后,别的同学每个月有固定的零花钱,而我,好像只要伸手,父母就会给我,我总认为,我家里有很多很多钱,花也花不完。
结婚后,和老公、孩子之间所有的不愉快,大都来自于,你怎么可以这么做,怎么不那样,你怎么不按照我的要求来。
工作后,我所有的痛苦和烦恼,皆源自于自己的清高孤傲,不屑于媚俗,拙于逢迎,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耽于法务,也不愿意疲命于杂务中。
生命的前半程,就是这样,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我只想让周围的事物按照我的想法和期待来,我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错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痛苦的叠加,透过一件件事,我看见自己的自以为是,正在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抨击。
我看见了,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昨日,驰骋于茫茫的沙漠里,分不清东西南北,听着车里放的埃及动感音乐,我好想落泪,我好想也像司机那样,跟着音乐大声的唱歌。
我感受着司机马路上玩飙车、漂移,在沙漠里狂野的玩“过山车”,那一刻,我忘记了安全,忘记了所有,我只想快点,再快点,猛一些,再猛一些,我只想把所有的压力甩到天际之外,我只想把自己融于天地间。
看着天空灼热的太阳,茫茫无边的沙漠,远处低矮的草编房和默然等待大家骑骆驼的贝都因男人和小孩儿,不知何时起,我的内心开始酸涩,无由的生出很多柔软和怜悯来。
刹那间,我竟分不清,我的内心怜悯的是他,还是我自己。
我看到了钢筋水泥外的另一个世界,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
是的,当大地母亲不能滋养万物,渺小的人类徒手无助,任你有再大力量也不足以翻转这里原本的生活样貌。
贫穷,会限制你所有的想象。你的想要,会变得很可笑,很滑稽。大自然,会让你自己收回你欲望的手。
我也看见了我自己。
当我还受困于我的心,当我还桎梏在大大小小的事务里烦扰不断,哪怕我可以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式走遍全世界,我也不自由。
我内心不自由,我就不会真正富足。
来到这浩瀚的天地间,每个人,原本都如蝼蚁般脆弱。
《道德经》老子第五章曾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意是:大自然是没有感情的,它对万物都等同祭坛的贡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不特指君主)也是不动感情的,对一切人都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原本就是这般微弱的存在。你能力再大,你都无法掌握天地,天地给你什么,你就必须接受什么,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人,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微尘。
想要好好生存,要学会自处,学会与人安然相处,学会与天与地相处。
以往,每一次看BBC纪录片的时候,看一次,我对大自然的敬畏,都会多一分。
每一次看到浩瀚的星辰、深不见底的海洋、遥远没有人烟的荒芜之地,以及那些神秘国度里的古老传说的时候,我的情绪都是矛盾的。
我一方面会惊呼这个世界好大,我想有生之年去看看,可是另一方面我会看见自己的小,我的那些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在这个天地间竟然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来到这个沙漠,感受依然如此。
这就是我所谓让自己逃避外在的现实世界,让自己的内心休息一场的收获。
今天,我不会陷入这种自卑中不能自拔,这一场短暂的自我发问自我反省过后,我想我又可以清洗掉内心里那一层积攒了很久的垃圾,然后空出另一个干净的位置,留给接下来新生活里的美好部分。
定期清空,定期忘记,然后迎来新的开始,这才是我在游学途中看见的意义。
因此,我们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我们把自己拯救出来就是此生最大的课题了。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宇宙、了解历史、了解那些我们未曾经历过的故事跟国度,或许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当你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渺小的时候,或许正是你无限靠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的那一刻。
这种靠近,叫做敬畏之心,它会让你学会谦卑,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保有一份清醒的自我认知,然后冷静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