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活着》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余华老师的作品,对余华老师感兴趣的契机是在b站刷到了他的采访。在这个和余华对话的人物专访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乐观幽默的形象,但在谈起《活着》这部作品时,余华老师说这是一本我自己重读起来也会感到心酸的一本书。
人活一世终是为自己而活,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人的本身是孤独的,生活不是你与他人的争斗,而是你与命运本身的抗争。《活着》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真实且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历史变迁中的沉浮起伏。
作者余华用简练的文宇,刻画了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福贵原是一位富贵人家的孩子,可是却因身陷赌博的恶习,后来福贵中了别人的圈套,把家里的田地、房产都输了个精光,于是全家一夜之间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他的父亲因自己的胡作非为而活活气死,他的母亲因无钱治病而死;他的儿子有庆因被抽干血而死;他的女儿凤霞因难产大出血而倒在病床上;妻子家珍因病缠身而死;女婿二喜因工作而死;孙子苦根因豆子布撑死最后看着身边一个个人离他而去,最后养着一头老牛,独自一人和老牛度过余生。
《活着》所展示的人物命运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在生活前面的渺小。福贵平凡的一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历了生死离别尝过世间百态,更加领悟到了生命的卑微和尊贵。“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余华的语言朴实华丽,正是因为这种质朴的语言才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他写的时代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时代,他撇开了现代社会让人浮躁的生活方式,抛弃了被展示铺开的“物质享受”,也没有大量的“人生道理”的堆砌,他只是讲述着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故事,在质朴的故事里讲述生命的本质。《活着》告诉我们的是平淡,真诚的,人性中的善。在阅读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余华把月光比喻成撒下的盐,用最淳朴的语言描写出画面感。在一部人物专访视频中也提到了这一句,余华回答说,这段曾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当福贵把有庆埋起来的以后他在村口。余华认为他应该看看那条小路,一定要对这条小路进行一段描写,但是又不能用一种情绪泛滥的方法来描写,因为前面一大段已经很悲伤了所以最后想平静一点。后面就找到了盐的意象。这个意象非常好,第一是意象有种盐和伤口的关系,第二福贵作为农民肯定是知道盐的,余华认为不能弄一个让福贵这种农民看了所不知道的一个东西。所以为了写出这句话他大概停了两三天。
整本书的文字质朴、冷漠、温情。不离不弃的家珍,乖巧懂事的女儿凤霞,陪伴富贵一生的老牛富贵,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周而复始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富贵尽管悲惨,尽管亲历太多人生折磨,但是他在天平的另一端拥有尽管生活刺痛我无数次,我依旧苟延残喘的活着,依旧坚强的活着的坚韧,但或许这种坚韧是他不想拥有的。我认为这本书不是在宣扬痛苦,而是在像人们展示人生百态的一态,我们要做的是好好活着,即使只有一束微光,也要好好活着。“世界上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余华在书中给了我们答案,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呼吸和心跳,坚强面对生活中的考验。活着本身没有特殊的意义,而我们赋予了它别样的魅力。
摘抄
·没有什么比时间跟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波浪。
· 有庆躺在坑里,越看越小,不像是活了十三年,倒像是家珍才把他生出来,我用手把士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捡出来,我怕石子硌得他身体疼。